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重在教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日益重要,教师合作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受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受教育背景、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农村教师的合作现状则不容乐观。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合作的主要形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内体现得不是很充分,如传统的教师观念坚不可摧、教师同伴互助大多流于形式、学校在管理和保障方面没有做到位、教师同伴互助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采用文献法全面理解教师合作和同伴互助的相关理论,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河北省沙河市N所农村中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认识、行为、效果和保障等现状展开调查并分析其原因;最后从观念、行为、评价、保障四方面提出加强农村教师同伴互助的建构策略。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教师同伴互助的理论解析。阐释了同伴互助的核心概念、教师同伴互助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同伴互助的意义所在。第三部分:教师同伴互助的调查报告与分析。首先说明了调查的相关情况,其次反馈了教师同伴互助认识、行为、效果、保障四个方面的信息。第四部分:教师同伴互助薄弱的原因分析。分别从教师自身、学校管理者和农村教师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同伴互助薄弱的原因。第五部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策略的建构。从四个方面提出系统性的具体构建策略:观念层面,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思想指引;行为方面,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实施方向;评价方面,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监督引导;保障层面,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