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支付工具选择及持续使用因素研究--基于青年消费者群体的问卷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十年内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各行业都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更是极大地改变了数以亿计的公众消费支付习惯,令国内支付行业的创新业态一跃走在世界前列,令世界瞩目。相对竞争格局已经固化和饱和的线上支付环境,支付工具运营商们对于具有巨大潜力的线下支付场景的竞争逐渐白热化。其中,非现金支付交易尤其是移动支付的交易数额逐年涨幅惊人,使长年以来现金为主、银行卡为辅的中国线下支付局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更有甚者提出“消灭现金”的口号。在此背景下,对于不同微观特征的消费者,线下消费时会倾向于何种支付工具;哪些因素影响用户对支付工具的选择;无现金社会是否已经到来;都成为学界和商界都叩待解决的问题。
  立足以上问题,本研究聚焦现金、银行卡、第三方移动支付这三类现阶段最主要的线下场景支付工具,从青年消费者群体角度出发,旨在找出不同个体微观人口特征与消费习惯中显著影响支付工具选择决策的变量,再进一步研究影响消费者对其首选支付工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以消费者首要支付工具选择为因变量,人口统计特征、上网、消费习惯等微观行为特征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回归分析其显著性;然后结合VAM感知价值模型和双边平台特性,引入信任和网络外部性,通过5级量表实证消费者持续使用其首选支付工具的主观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中国目前社会中首选支付工具为现金的人群仍有庞大数量,中国距离“完全超越现金社会”尚远。相对传统的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迅速占有市场,获得了绝大多数青年人群的青睐,是支付工具发展的最主要趋势。银行卡的高持有率并未转化为高使用率,银行卡的持有和银行卡的使用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决策。进一步实证发现,青年群体消费者日常消费额和旅游支出提升会降低现金支付的概率,良好的受教育程度和借贷经验会提升消费者使用银行卡偏好,而热衷网购的消费者更为倾向在线下场景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其中还创新性实证网购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和化妆护肤品的消费者对线下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选择偏好十分显著。此外,量表部分中设置的感知易用性/有用性、感知成本、信任和网络外部性四方面因素均是消费者线下支付工具持续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本研究对各方运营商提出了相关的推广活动、产品优化和市场目标人群拓展的相关建议。例如,首先针对高学历和丰富借贷行为的已有优质客户,应主动开发更丰富和更能提高消费者效用的信用功能、如消费贷、账单分期、积分活动等,强化交叉网络外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于热衷网购的大量非刷卡用户人群,可推出如电商平台联名卡等高针对性的卡种、通过刷卡购物节等跨平台让利优惠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消费者支付痛感与感知成本,提升此类用户开卡意愿及用卡频率。对于具有更低的使用门槛和更便捷的支付能力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可结合自身综合平台的明显优势,积极“跨界”,推出医疗健康、便民政务等以高感知易用性的综合对接平台,并且优先拓展双边市场中的商家一侧,将重心向中老年人群转移。
其他文献
近年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股票市场作为主要的直接融资市场,促进股票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以来的股票市场熊市,跌幅巨大,波动剧烈,深刻反映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脆弱性和散户化特点,投资者非理性现象突出。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存在大型投资者影响股票资产价格、操纵市场、放大预期冲击和传播范围。因此充分了解和全面分析大型投资者持股特征和其交易行为与股票
学位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普惠金融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乡镇银行的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扩大,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生力军。乡镇银行在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同时,也针对农户的理财需求开始了理财产品的销售。目前农户对理财类产品的需求较大。但是相比城市居民,农户受限于教育程度、传统观念、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信息阻塞等问题,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容易受到各类因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金融类产品自2016年以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按照消费支出每年增长10%、消费信贷渗透率提高到25%估计,到2020年短期消费贷款将达到10万亿以上,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各类金融公司,竞争激烈,由于银行要求严格、申请周期较长,无法适应小额、高频次场景下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同时消费金融业务单笔金额较小,传统的授信模式所需的人力成本较高,
学位
加入WTO的十多年里,中国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以及贸易顺差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但在这十多年里,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也基本保持了稳定升值的态势。有效率汇率的升值并未能在长期内消化商品贸易顺差,甚至是改变贸易顺差的趋势,汇率未能成为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工具,这与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广泛出现的“调整之谜”有着同样的现象。当前,中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阶段,“汇率调整之谜”为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带
学位
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以货运单据为付款保证的书面承诺,为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以及客户。围绕信用证,银行提供了较为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自2016年起,信用证的使用率持续下降。信用证使用率的下降,弱化了银行在企业贸易间所起到的作用,使得银行对企业的贸易融资下降,服务过程中所收取的中间费用下降,带动的存款收入降低,客户对银行的粘性受到影响,直接拉低银行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并加大银行间价格战的竞争。因此,对企业使
学位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大部分研究都建立在“典型投资人是理性的代理人”的观念上,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真实的个人投资者行为与理性人模型中假设的投资者不同。那么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非理性的交易模式是否能够盈利,一定程度上是否具备可预测的特性呢?理解这个问题关系到非理性交易者是否可以在市场上长期存在,从而在系统上影响金融资产产品的价格。  大量的文献表明家庭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过度交易且平均表现不佳(e
现有研究证实,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股票定价效率和平抑股价风险方面具有正向影响,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较少,进一步针对金融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更不充分。研究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上市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探析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上市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对于政策制定者、上市企业和广大投资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采用2010年至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和金融机构持股和调
学位
国内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由来已久,从90年代最基础的大豆、玉米发展成当前近20个品种,为农产品实体产业提供了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商品期货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大体把商品价格的影响因子归为内在影响因素(如产量、消费、进出口等)和外在影响因素(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为了不暴露外在影响因素构成的风险,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在商品期货上都减少了风险较高的单边交易,而更加推崇相关品种和同
学位
2017年中国股票市场再次出现了“白酒股”、“家电股”拥挤交易,行业拥挤交易成为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与拥挤交易表现类似的是羊群效应,而羊群效应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话题,King和Maier首次将拥挤交易与羊群效应联系起来研究,他认为拥挤交易会加剧羊群效应,拥挤交易是羊群效应的一个促进因素。但一直以来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并不多,本文试图将行业羊群效应和行业拥挤交易进行联系,通过对比研究、实证研究对
学位
过去的1979-2019年,是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增长的40年。但从国民经济实力的角度来看,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则体现在2008年后的近10年。这10年,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财富实力的提升。  2008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外部冲击以及中国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双重影响下,在定调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确定了从出口依赖战略转型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