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胜利初期,上海电影院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总体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在社会环境、自身诉求及政府督导等因素的作用下,1946年3月17日上海市电影院商业同业公会成立。从成立至建国前,上海市影院公会不断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逐步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公益活动等方面展开会务活动、发挥组织职能。这些职能和会务活动,或出于本意或出于某种需要,但总体而言,影院公会在这其中都无可替代地发挥着中间组织沟通会员与政府、市场等的桥梁作用。1949年,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发生深层变革,新生的中共政权制定出新的影院业发展方针。就上海影院公会自身而言,除部分延续原有机构功能外,亦根据时局的变化,进行改组调适。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后,影院资方成为被改造的对象之一,影院公会的功能亦越来越明显地被分解和替代。随着工商业改造的深入推进,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影院公会被取消,其存在宣告结束。作为独立性的商人自治团体,影院公会会务活动以维护会员影院权益,保障影院业发展为主要职责,当然,影院公会存在期间不仅“在商言商”、亦“在商言政”、言社会文化及公益事业,为影院公会及影院业的发展争取有益的环境。但是相对国家政权力量而言,影院公会大多数时候处于弱势的地位,其对同业经济利益、政治权益等的争取,大多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有效理解与积极回应,这就使得影院公会功能发挥和效能达成受到很大的局限。特别是建国之后,政治导向逐渐取代市场运作,影院公会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功能作用逐渐被消解,自我空间更是消逝殆尽,并最终走向了消亡。总体而言,影院公会在实际的功能发挥中,由于国家力量、制度构建与影院行业利益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利益契合的同时,也常有分歧背离的矛盾存在,而这其中影院公会的调适和应对,不仅对政府制度构建、影院利益的维护产生了重要影响,亦影响着其自身效能的达成与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