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发展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增强,当代中国社会正朝着个体自主型的社会关系转变,个人自主发展的领域日益扩大,过去那种以人为本观念和民主意识的缺失与淡薄、竞争和创新意识的缺乏以及一言堂作风和平均主义思想观念泛滥的现象已经基本得到改观,人们正以更加开放、进取的精神,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日益凸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个人”观,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深刻地认识全球化背景下个人的发展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观和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出发,以马克思的原著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为背景,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构设状态的“个人”和“个人”的表现形态以及如何使“个人”成为“真正个人”即“自由个性的个人”这条基本线索,对马克思“个人”观的形成条件、发展阶段、基本内涵和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分析。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个人”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在该部分,文章首先指出,马克思著作的“个人”,是从人的个别性和单独方面来描绘“个人”的,不是孤立的自然意义上的个人,是相对于群体而言的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即“个体”的人。马克思的“个人”观是指马克思对于处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个人”的分析以及什么是“真正的个人”和如何使“个人”成为“真正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根本看法,“真正的个人”即“自由个性的个人”。其次,对马克思“个人”观的形成条件,从经济、政治、文化和阶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最后,分别从萌芽时期、探索时期、初步形成和公开问世时期以及进一步运用和完善时期等四个阶段对马克思“个人”观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以物质感性实践的观点为主线,以个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和归宿,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个人”观的基本内涵。在论述“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观的前提时,首先指出“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观的伟大变革,并且对“现实的个人”从个性和类的统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社会维度与历史维度的统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在论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个人”观的主线时,指出实践是“个人”的存在方式和“个人”形态变更的根本动力;在论述个人解放是马克思“个人”观的归宿时,分四个维度进行了阐述,即从“地域性的个人”到“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从“血缘共同体”的个人到“阶级”的个人再到“自由联合体”的个人,从“依附的个人”到“独立的个人”再到“自由个性”的个人,从“片面的个人”到“全面发展的个人”。第三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个人”观的当代价值。在分析马克思“个人”观的理论价值时,文章从“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和“是深刻地认识全球化背景下个人发展的需要”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论述“对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时,文中提出了两条原则:一、坚持由依附的个人转向独立自主的个人;二、正确处理个人同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反对个人主义倾向。在论述“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时,文章指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的“个人”观为指导,处理好个人与社会辩证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