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大量农地转为非农用地。伴随着土地所有权在政府、农民及土地使用者间的重新分配,土地因供求变化、外部投资、用途扩大而最终实现了大幅的增值。目前农地转用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上,被征地农民权益所得与土地增值之间的“剪刀差”不断增大,其收益严重受损。本研究在分析现有土地收益分配格局的基础上,首先参照国内外研究引入农地发展权的理念确定参与分配的土地收益项目及收益分配成员;其次从多种角度剖析不同地区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然后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通过构建物元模型,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得出评判结果,并对慈溪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程度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分析土地征用及增值过程中的浅层问题和深层矛盾。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农地非农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的权益严重受损,提出应建立土地收益私公共享机制、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权保障机制、农地发展权补偿机制和耕地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希望能够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收益分配理论和土地征用补偿体系,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保持社会和平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山东省的农业发展并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距较大;同时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普遍存在诸如农民的文化素质低,科技应用能力差,信息渠道不畅通,驾驭
<正>"后真相"经常被视为一个政治学范畴的概念,然而,传统政治机制在数字化时代的失灵和失效,也是媒体格局巨变的产物。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机制、传播渠道以及受众偏好等,都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史,是一部激流涌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文化教育交流碰撞史。一时之间,各种教育流派不断涌现、争芳斗艳,各种教育思潮交相辉映、百家争鸣。西学渗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独立学院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独立学院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归宿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有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内容,道德人格的培养对于大学生道德性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道德人格受各种文化渗透影响深远,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
本综述对过去9年(1990~1998年初)关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选择性评述,并就所有变革活动中共有的4个主题或议题进行了讨论,它们是:(1)变革内容,主要集中于当代
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效度,更有吸引力,是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吸取“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理论养分,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教学关系
相声里常听到这两句台词“相声是门语言艺术,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尤其是相声前辈,时常把这两句话作为开场白,随后再转入正题。从字面理解,短小精悍是形容文艺作品篇幅简短
王维仁西溪艺术村项目由一系列建筑观景器组成,再造了山、水、天、地交错而置的地景欣赏体验。他的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论述、体现西方静态解析透视的电影剪辑手法,以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