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日在华北的经济纷争与中国政府的应对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越来越多的权益。英国是对华经济扩张和侵略的先锋军,英国在华传统的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对华北的投资则相对较少,在华北的经济权益主要体现在煤矿业以及对华北海关的控制上。一战后英国综合国力下降,在远东不得不推行绥靖政策,在华北的经济势力也呈现逐渐撤退的趋势。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扩张是多元的、有序的、急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之后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同时扶植伪政权为其服务,在军事、政治、经济领域多管齐下,企图实现其经济上独占华北的计划。正缘于此,与英国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出现了纷争与博弈。在这一时期,尤其是“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势力南撤,逐渐失去了对华北的实际控制,在外交与经济问题上主要奉行联合英美,对抗日本的政策。本文以英日之间纷争较激烈的煤矿业和天津海关为切入点,首先论述了英日在华北的经济扩张概况,日本在华北经济扩张是蓄谋已久,来势汹汹,英国则呈现战略撤退的态势;接着介绍了英日在开滦煤矿的纷争,日本首先通过逐步渗透的方式控制开滦煤矿,并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军管开滦煤矿;然后论述了英日在天津海关问题上的博弈,英国为了确保对天津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支付外债的既得利益,对日妥协签订了《天津海关临时协定》,最终日本于1937年通过扶植的伪政权“接收”天津海关,英国失去对天津海关的控制权;最后分析了中国方面的应对政策,日英在华北的经济纷争始终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利益,不过国民政府在华北问题上一直采取被动消极的政策,依赖英国同日本进行接触和谈判,最终失去华北的经济权益。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靖康之难的渔阳鼙鼓粉碎了剪红刻翠的时代风尚,给南宋词注入了动荡的社会内容和惊心动魄的时代气息,使其更富审美情趣和历史价值。其中三国词在这方面更加突出,通过蕴含其中
现代生活高节奏、高效率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处于普遍的焦虑之中,幸福感缺失,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失衡,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文章通过对社会、经济、
青岛开埠前,胶州湾和沿海口岸往来贸易主要依靠帆船。青岛开埠后,随着外国轮船的入侵和民族轮运业的诞生与发展,青岛帆船运输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和以机器为动力的轮船
农田近地层中气温、辐射、湿度和风等是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作物耕作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影响和制约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又反过来影响着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形成。因此,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上海邮务工会长期以来被当作是“黄色工会”的典型。“黄色工会”是指与当局妥协或被当局收买,抑或工贼所控制的工会。一般而言,“黄色工会”大都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却面临诸多难题。突出表现为工作思路不明确、处理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等,严重影响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城市污水不仅污染环境,也影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