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性慢性瘙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瘙痒是机体的一种防御保护机制,急性瘙痒可通过搔抓反应来去除对机体有害的物质。然而,长期持续性的慢性瘙痒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增加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临床上常规的抗组胺药物对大多数的慢性瘙痒无效或效果甚微,因此,对慢性瘙痒机制及其新型药物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慢性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一种早期以皮肤红肿、丘疹和水泡为主要特征并逐渐转化成鳞屑和疤痕的慢性皮肤疾病。在既往的研究中,ACD是以Th2免疫反应为主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其Th2型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IL-1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受累皮肤组织中明显升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的产生显著增加以及受累皮肤组织中活化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同时,背根神经节中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在慢性疼痛和瘙痒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LRP3(NOD-,LRR-and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作为最受关注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NOD like receptor,NLR),在许多炎症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相关的皮肤疾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痤疮、真菌感染、银屑病等。在许多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针对NLR的治疗可以减轻过敏性疾病如特异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哮喘的症状,这说明NLR具有成为治疗人类慢性过敏性疾病靶标的潜力。而NLRP3炎症小体是在过敏性炎症性的ACD中的作用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将使用NLRP3基因敲除小鼠来阐明NLRP3炎症小体在ACD引起的慢性瘙痒中的作用,期望为慢性瘙痒治疗新靶点的发现提供依据。实验方法:本研究使用8周龄的C57BL/6J野生型(wide type,WT)、NLRP3基因敲除(NLRP3knockout,NLRP3-/-)和caspase1/11基因敲除(CASP1/11 knockout,CASP1/11-/-)雄性小鼠;选择氯喹(Chloroquine,CQ)、组胺(Histamine,His)、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化合物48/80(Compound 48/80,Comp 48/80)、SLIGRL-NH2多肽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进行颈部皮下注射,神经胺B(Neuromedin B,NMB)和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进行鞘内注射来建立急性瘙痒模型;用半抗原化学药物2,4-二硝基氟苯(1-Fluoro-2,4-dinitrobenzene,DNFB)涂抹小鼠腹部和后颈部皮肤建立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慢性瘙痒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LRP3炎症小体特异性抑制剂MCC950来抑制炎症小体的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分子的转录水平,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皮肤组织中NLRP3、caspase1切割片段p20和IL-18的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血清中Ig E和皮肤组织中成熟IL-1β和IL-4的水平;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以及NLRP3和IL-1β的亚细胞定位;免疫荧光法检测背根神经节中IL-4R和TRPA1的水平及其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1.qPCR和WB、IHC及ELISA结果显示,在DNFB建立慢性瘙痒小鼠皮肤组织中NLRP3、caspase1、成熟IL-1β和IL-18的表达量明显增高。2.在His、5-HT、Comp 48/80诱导急性瘙痒中,NLRP3-/-小鼠挠痒次数明显高于WT小鼠,而CQ、SLIGRL、ET-1、NMB和GRP诱导的急性瘙痒次数两组没有显著的差异。3.在DNFB诱导的ACD慢性瘙痒中,NLRP3-/-较WT小鼠的瘙痒次数显著增多。4.在建立ACD模型的小鼠中:NLRP3-/-小鼠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皮肤表皮厚度变薄且血清Ig E含量稍增高;皮肤中IL-4和TSLP的表达水平比WT小鼠明显升高;背根神经节中TRPA1的水平显著升高而TRPV1不受影响。5.CASP1/11-/-小鼠在DNFB的诱导下瘙痒次数和血清Ig E水平较WT小鼠显著增加,但表皮厚度和真皮层浸润肥大细胞数量与WT小鼠无明显差异。CASP1/11-/-小鼠皮肤组织中IL-4和TSLP的m RNA水平显著下降,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6.在DNFB诱导的ACD小鼠中应用MCC950可降低血清中Ig E的水平,但其对瘙痒次数、肥大细胞数量和表皮厚度无影响。7.免疫荧光共定位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IL-4R+表达细胞是TRPA1阳性的神经元。结论:1.NLRP3炎症小体在DNFB诱导的ACD慢性瘙痒小鼠的皮肤组织中明显被活化。2.NLRP3的缺失可加重外周组胺依赖药物引起的急性瘙痒,而对于组胺非依赖的药物以及中枢瘙痒介质NMB和GRP引起的急性瘙痒没有影响。3.NLRP3的缺失可加重DNFB诱导的ACD慢性瘙痒,其机制与皮肤中IL-4和TSLP表达上调,背根神经节中TRPA1的含量明显升高有关。4.NLRP3炎症小体特异性抑制剂MCC950不能影响慢性瘙痒严重程度;而CASP1/11基因敲除以IL-4和TSLP以外的机制加重慢性瘙痒。5.NLRP3基因敲除加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慢性瘙痒,其机制是通过上调皮肤中IL-4和TSLP水平以及增加背根神经节中TRPA1活性来加剧瘙痒,而此机制不通过炎症小体活性来实现。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生与社会发展情况、HPV感染等密切相关。目前宫颈癌的治疗策略不仅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传统方法,基因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新兴的治疗手段也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这为罹患宫颈癌的女性带来了福音。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比如治疗不彻底导致的复发、术后并发症多、药物毒副作用大以及治疗费用高昂等。因此,寻找高效
目的: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青少年患者语言中枢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及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公开数据库ABIDE I及ABIDE II中169名右利手男性青少年自闭症患者(年龄13.6±2.3岁)及195名正常被试(年龄13.1±2.4岁)。所有被试均经磁共振扫描获得T1W结构相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图像。使用Neuro Synth自动化神经影像ALE元分析系统,得出大脑语言相关的ALE分
目的:发展一种集成式微流控芯片PCR阵列系统,用于资源有限环境下的多重呼吸道感染病原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设计并加工了一种包含仪器与微流控芯片的PCR阵列系统,集成了样本裂解、核酸提取/纯化、扩增/检测功能。微流控芯片通过六个隔膜阀控制流体通路的开放与闭合,以确保流体在芯片内程序性地流动,因而顺序完成一系列分析步骤。核酸PCR扩增在预装载引物和探针的32阵列微反应室中完成,可同时检测21种呼吸道感染
背景胸腔镜手术日益成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切口美观,已广泛应用于成人,近几年胸腔镜应用于婴幼儿也得到了有效验证。由于婴幼儿在解剖、生理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别,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尤其是三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可能无法耐受单肺通气,因此婴幼儿胸腔镜手术对于麻醉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低氧血症是胸腔镜手术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的并发症[1],大多数以低氧血症为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以单因素为主,如导管的选择及插管位置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10月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为单纯硬膜外镇痛组(C组)、纳布啡辅佐硬膜外镇痛组(N组)和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镇痛组(R组),每组50例。三组均待宫口开至3cm时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行硬膜外穿刺前10 min内,N组予纳布啡0.1mg/kg静脉注射,R组予首量瑞芬太尼0.2μg/
目的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PC-5),构建嘌呤霉素(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损伤肾小球足细胞模型,探讨研究嘌呤霉素对肾小球足细胞凋亡及Park7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设置三组:(1)对照组(空白对照组);(2)PAN组[PAN(浓度50mg/L)]
第一部分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测轻度大脑中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对梗死类型的评估价值研究目的分析轻度狭窄大脑中动脉斑块的高分辨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HRMRI)成像特征,同时探讨大脑中动脉粥样斑块对梗死类型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有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的病人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图像,将梗死分为穿支动脉供血区
第一部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分析及临床-超声列线图模型的构建【目的】本部分研究主要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根据术前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超声列线图(Clinical-Ultrasound Nomogram,CUN)模型,用于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方法】本部分研究回顾性分析79例直肠癌患者,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资料、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查资料及病理检查资料根据病理淋巴结转
研究背景:约有5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同时合并有多支冠脉病变(MVD),在STEMI合并多支冠脉病变治疗中,应该采取怎样的PCI治疗策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相关研究证据表明,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TEMI合并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PCI中,完全血运重建,即对梗死相关动脉(IRA)和非梗死相关动脉(n IRA)均进行血运重建,比仅IRA重建有着更加良好的预后。对于血流动力学不
研究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T磁共振影像特征与ER、PR、HER2、Ki-67、分子亚型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来评估肿瘤细胞中生物因子的表达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早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从2019年7月~2021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共8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