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中生代时期发生的巨量岩石圈减薄是华北克拉通在显生宙经历的一次重要破坏事件。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系统广泛分布于辽东半岛地区,为深入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模型提供了契机。本文重点从这些伸展构造结构特征入手,结合同构造侵入岩和伸展盆地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比冀北、辽西和胶东地区构造-岩浆活动性,阐释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的浅部构造表现及其与深部过程的耦合关系,进而阐述伸展作用条件下的壳-幔拆离模型。辽东半岛地区发育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对,大营子-黄花甸拆离断层系,丹东、通远堡和本溪断陷盆地,其伴生伸展盆地均由拆离断层控制,火山-沉积岩系岩层产状具有一致性,倾向于拆离断层;下盘出露大量早白垩世花岗质侵入岩。大量年代学分析数据表明,辽东半岛地区伸展构造-岩浆事件发生的时限为135~105.6Ma ,火山作用( 135~105.6Ma )、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作用(130~113Ma)和伸展拆离作用(120~107Ma)具有相同的时限。同构造侵入岩和上叠盆地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为同期侵入/喷出产物,辽东半岛地区存在一北东向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带。辽东半岛地区同构造花岗质侵入岩体和伸展盆地火山岩系岩浆来源表现为岩石圈地幔、古老下地壳和新生下地壳源区共存的特征。地幔源区岩浆年代学具有自西向东由老到新(130±5Ma→128±2Ma和127±1Ma→125±2Ma)的规律性,新生下地壳来源岩浆岩也具有自西向东由老到新(113±2Ma→106±3Ma)的规律性,而三端元混合来源的岩浆岩则贯穿于伸展构造发育过程(131±3Ma~118±3Ma)。冀北、辽西和胶东地区晚中生代时期岩浆活动具有近等时性特征(134~124Ma),岩浆起源具有自西向东由单纯的岩石圈地幔向岩石圈地幔、新生下地壳和古老下地壳混合源区转变,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趋势,这也与伸展构造由西向东由单一的半地堑盆地(冀北地区)到复杂的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系和断陷盆地组合(辽东半岛地区)相一致。白垩纪时期,冀北、辽西、胶东和辽东地区不同源区岩浆岩共存的现状,暗示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物质交换,并与伸展构造不同演化阶段壳-幔解耦、伸展与拆离具有密切成因联系。这一复杂过程可归纳为“壳-幔拆离模型”,这也是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横向的拆离破坏和岩石圈纵向的减薄在中国东部的一次重要耦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