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成长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方面,企业集群现象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企业集群能够给群内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及生产成本,获取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激发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促进创新的扩散和新企业的衍生等竞争优势,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现实中,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地方产业集群的面貌正在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异质性、不对称性,许多集群中出现了核心企业(或称龙头企业、焦点企业、领先企业等),且部分核心企业已经有能力通过并购、异地研发、战略联盟、虚拟化经营乃至海外上市等各种(超越本地集聚的)战略性行为来参与国内行业领先者地位的竞争(部分核心企业甚至已经是某些行业前三名甚或是“隐形冠军”)。事实上,此前曾经被各种集群研究文献广泛肯定的,以本地中小企业本地集聚为特征的意大利集群(新产业区)或者台湾的协力网络,也早已经出现并成长出了许多大型的跨国企业,它们所采取的战略行为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本地集聚的集群范围,甚至出现了由其所主导的打破本地集聚特征的战略性网络,显然,目前这些新的现象已经远远不再是“集群”这个概念或者“集群”这一理论框架所能容纳和承载的了。然而,目前大量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工作大多仍是以集群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就集群论集群”,提出了许多诸如集群式创新、集群式成长、集群式竞争优势、集群核心能力、集群式嵌入等观点,却极少注意到集群内部结构的巨大变化,更未能注意到当集群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许多成功发展的集群内部出现的越来越明显的不对称性等新的现象。此外,集群方面的文献过于强调了集群的地理集聚性特征和中小企业集聚特征,忽略了集群中能够成长出超越集群本身的行业性领先企业的可能性及其成长路径,忽视了核心企业成长过程中对集群外部的战略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集群本身兴衰乃至整个行业(产业)的重要影响。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案例分析与实证方法,对这一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绪论以及文献综述,包括第1,2章的内容。作为本文的理论先导,第1章绪论的目的是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切入的视角、基本的研究思路与实证研究方法。至于第2章文献综述,则逐渐地从集群的正面研究切入到集群的负面研究,然后再进入到对集群彻底的否定性、批判性论述中,最后则逐渐地深入到对集群内部的核心企业的文献的多视角论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理论部分,包括第3章到第5章的内容。总体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从“内部”的角度研究核心企业成长对集群内部的影响。其次,是从“外部”的角度研究核心企业成长与集群外部包括整个行业(产业)的互动行为。再次,将前两部分中核心企业成长对内部的影响和与集群外部的互动这两种情形通过核心企业“内—外”联结关系的变化情况结合起来加以讨论。具体而言:第3章主要将核心企业产生归结于集群中部分企业家异质的能力,特别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机遇下集群内部个别具有异质的企业家能力的企业家对核心企业出现的重要作用,进而,将探讨核心企业产生和成长对集群内部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及其对集群内部的组织形态的改变。并对这种改变通过集群内部的(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不对称的)网络中心性与媒介性来加以衡量,在本章的最后则提出了相应的假说。第4章其实是第3章内容的自然的拓展和延伸,这是因为,尽管核心企业在集群的内部大致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领导作用”,但核心企业成长所要求的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此,而是会千方百计地寻求在整个行业“脱颖而出”,这就自然而然地要求其向集群之外的整个行业发展。因此,核心企业必然会向集群之外整合异质的资源并进行相应的战略行为,而这些战略行为必然会促使核心企业成长与整个行业(产业)展开全面的互动,并反过来对集群本身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才是目前许多集群出现的某些新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此外,本章还将说明,尽管诸多因素仍将会对核心企业产生影响,但核心企业的成长来自于行业(产业)互动的影响已经开始大于本地集群的影响,且在本地集群的影响日趋相对弱化的同时,核心企业的行为特别是战略行为已经和非集群型行业领先企业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第5章则讨论了核心企业成长对核心企业与集群内、外部联结关系的影响和重构,旨在分析这一变化与重构的过程中,核心企业所起到的作用、方式,及其对核心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假说。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包括第6章。本章选取最典型的案例(本研究将选取台州缝纫机集群、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集群以及温州皮鞋集群等案例)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前面理论研究的三个部分中提出的假说,有针对性地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实证研究,以实际案例中的问卷调查和企业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对相应的假说进行检验的推断,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细致的理论阐述。第四部分则是第7章,本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包括本文的结论、政策含义和对实证分析结果的深入讨论与拓展,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还说明了本文未能进一步深入讨论的若干有价值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因为集群内部核心企业出现、成长会对集群内部产生极大的影响,使集群内部的组织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并最终在集群中形成核心企业主导的不对称的网络中心性与媒介性。第二、集群中核心企业成长及其资源的形成与获取,会自然地促使核心企业越来越多地与集群外部发生战略联系(或冲突),这必然会使核心企业的竞争行为扩展到整个行业(产业)的范围,并会使核心企业成长更多地取决于核心企业、行业(产业)以及本地集群三方的互动行为。因此包括核心企业对外部企业并购、战略联盟以及自身的各类事业部(诸如研发部门)的异地化、网络化,以及核心企业对本地集群企业的重新选取、组合等目前许多集群中出现的新的现象,其实不过是上述三方互动的伴随性现象而已。第三、本文还发现,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集群中的核心企业的战略行为和非集群的某些行业的大型企业的战略行为比较起来,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而是会采取极为相同的竞争方式与战略行为,这说明集群对核心企业的产业竞争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第四、核心企业成长会对其与集群内部以及集群外部的联结关系发生变化和重构,这一重构将会使其从原有的社会联结变化到非社会联结关系(从人情到利益),而且与集群外部多元化对象的联结关系将极大地影响和平衡本地的嵌入关系,并会对核心企业竞争能力和本地集群产生较大的影响。结合上述讨论,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研究视角和理论解释能力上,本文把握住了目前集群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力图打开集群中企业成长特别是核心企业成长的黑箱,从目前对集群行为的整体层面研究重新回归到企业层面的研究上来,力求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并尝试以此为出发点来解释目前集群中出现的许多新的现象。第二、在研究重点上,本文不仅研究了核心企业成长对集群内部的影响,而且着重研究了核心企业成长与集群外部的互动行为,并由此将核心企业成长与行业(产业)联系起来,研究了核心企业、集群、行业(产业)三个层面互动及其对集群本身的影响,而不再是单纯地就集群论集群。第三、在研究目的上,本研究最终的目的恐怕还是想还原集群的本来面目,强调集群既不是毫无意义,但也决不是灵丹妙药。在一定的阶段,集群的确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矫枉过正地忽视企业(以及产业)的作用。从目前集群中已经出现的许多新的变化以及更长远的角度看来,对集群的研究恐怕还是要回到企业的层面上(以及企业、产业与集群三方互动的层面上)来回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尽管核心企业出自于集群,但却并不必然要局限于集群,更不能受制于本地集群或者所谓的集群式成长,而是要超越本地集群。因此,集群本身并不是核心企业成长的目的而只是手段。
其他文献
在全社会各行业大力倡导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浪潮下,集团企业会计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已经进入深水区,其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加强集团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核心工作就是在集团上
对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煤矿掘进巷道锚杆支护方式应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分析,并且利用引进并培养高质量人才、严格规范施工作业各个环节以及积极开发配套技术等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是全球第二大导致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疾病。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尽管不断取得进展,但并未整体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原因是乳
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频发且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各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失衡恶化,渔业资源和海产养殖业受损严重,同时赤潮藻毒素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
为了满足有些科学实验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对数据采集系统的体积、功耗以及可靠性等方面所提出的较高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芯片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可对电力
本文甄选基本的教育指标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作比较研究 ,从教育投入、生产和产出三方面厘定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 ,提出世界各国教育实力的分类及特征。中国属
随着移动网络用户的不断扩大和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增加网络容量,加大工程建设越来越被移动运营商所重视。同时,在日益开放的竞争环境下,运营商们也努力地在寻找一种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的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间的竞争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将是其取得竞争优势和
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也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方式。智能家居、信息家电等概念的出现,使人们对智能家
自主学习是目前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与此同时,存在着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良,教师不重视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现象,为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