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在分析避孕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整体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个案报告表的质量。通过评估工作探讨报告整体可利用性以及研究时间段江苏地区的避孕药品监测工作开展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避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方法:在对监测中心2008~2016年收集的3384例避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总体分析和关联性评价后,按照报告年份,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339例(10%)报告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分析避孕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整体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个案报告表的质量。通过评估工作探讨报告整体可利用性以及研究时间段江苏地区的避孕药品监测工作开展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避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方法:在对监测中心2008~2016年收集的3384例避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总体分析和关联性评价后,按照报告年份,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339例(10%)报告进行质量评分,其中包括所有性质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将完成评分的不良事件报告表录入Epidata数据库,经
其他文献
抗肿瘤抗生素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存在药物毒副作用及肿瘤细胞多耐药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寻找结构新颖的抗肿瘤化合物,本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开展了抗肿瘤土壤放线菌筛选及对两株活性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工作。以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筛选模型,采用CCK-8方法从土壤放线菌中筛选出两株活性菌,经16S r RNA初步鉴定均为链霉菌,分别命名为Streptomyces s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学及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大量多肽类及蛋白质类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传统的多肽类药物主要指一些多肽类激素,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技术比如组合化学、高流通量筛查等技术被用于筛选各种多肽和蛋白质,越来越多的多肽类及蛋白质类药物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多肽类及蛋白质药物的开发已成为当今生物技术及制药工业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显示出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是本课题组从民族药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中分离得到的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具有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前期研究中,通过以其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系列具有抗HBV活性的MTS衍生物。并将其中一个衍生物替芬泰(Y101)完成了临床前研究,获得国家食
目的:复方苯佐卡因凝胶是由苯佐卡因、苯扎氯铵、氯化锌组成的复方凝胶制剂,为口腔用药的新剂型,为了患者的使用安全及产品的有效性,提高对产品质量有效控制,课题通过对苯佐卡因及复方苯佐卡因凝胶的有关物质、含量测定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等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制订质量标准,建立从原辅料的质量控制,到制剂质量保证,再到产品的后期持续稳定性监测的完整质量体系。方法:采用HPLC法对原料苯佐卡因有关物质进行检查,通过
氯胺酮作为麻醉性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麻醉组合中,作为麻醉性药物,研究其副作用是保证麻醉安全的关键,传统对全身麻醉药的毒性作用研究大多集中于直接受麻醉药作用的机体或细胞。对神经系统、认知功能方面的损害,以及致精神分裂及致幻作用方面目前报道较少。孕期是胎儿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有关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突触生长,极易受外界刺激的损害。为了准确地了解孕中期氯胺酮全身麻醉对子鼠的危害,本实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探寻新型抗生素的筛选途径时,发现昆虫内生菌能够产生许多种类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那些能够帮助宿主抵御病原菌入侵的放线菌,其中一些具有新颖的结构并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由于这些化合物能够存在于真核宿主体内,且不危害宿主,所以它们很有可能对人类也没有毒副作用。因此这些昆虫内生放线菌具有很大产生人类药用的抗生素潜力,所以近年来昆虫内共生放线菌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昆虫内生放线菌也将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使细菌抗药性越来越严重,同时癌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而普通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使细菌耐药及肿瘤细胞耐药情况严重,人们亟需开发出一种高效低毒,作用范围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药物来缓解当前的困境。抗菌肽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昆虫以及植物)和原核生物中,是在外源病原菌入侵时产生的一类由30~6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广谱性、高效性、特异性抵抗外源病
研究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封闭剂有无溶血现象、有无过敏反应、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及其严重的程度、寻找主要毒性靶器官以及该损害的可逆程度,找到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临床设计使用剂量和用药后的主要观察指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纤维蛋白封闭剂的体外溶血试验:取兔血制成脱纤血液,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脱纤血液,得沉淀的红细胞。量取血细胞加生理盐水稀释成2%的红细胞混悬液。试验设9个试管,第1到第5管为不同浓度的受试
衰老被定义为生理完整性的逐渐损失,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这种退化是人类病理学的主要危害因素,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近五年,衰老细胞的累积及其分泌表征(SASP)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衰老细胞和肿瘤细胞类似的“促幸存抑凋亡”机制,开展靶向清除衰老细胞的药物“senolytics”的发现是目前抗衰老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有:1.建立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利用鼠肾小
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B)系从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CB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但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CB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