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本的文学文体分析模式探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体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建立之后,它一直是许多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大部分学者比如奈西,斯皮泽,刘世生,王佐良,秦秀白等很关注与文学文本相关的文学文体学,而与戏剧文本相关的戏剧文体学则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尽管作为文学文体学一分支的戏剧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差异很大,这使得戏剧文本的文学文体分析和一般文学文本的文体分析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一些学者比如俞东明,李华东,杨雪燕等虽然采用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探索与戏剧文本相关的戏剧文体学,但是还没建立一个真正的分析模式。以文体理论,语用和话语分析理论,戏剧理论基础,本文力图探索并建立‘戏剧文本的文学文体分析模式’(为术语使用之便,别处称之为模式)以便提供一个针对此问题的比较满意的解决办法。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本文的概述。第二章陈述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本章节首先探索文体学的一般内容,然后归纳出文学文体学和戏剧文体学的一般内容,最后提出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把戏剧文本当作一般的文学文本探讨它的一般性,即进行戏剧文本的一般文学文体分析,二是还原戏剧文本的本来面目来探究它的特殊性,即进行戏剧文本的戏剧文体分析,三是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关系。第四章是实际分析,本章将对戏剧文本《李尔王》的节录进行文学文体分析来阐明此模式的基本操作和可行性。 文章最后阐述了此模式的自身特点,明确指出此模式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可接受的,合理的。
其他文献
笔者认为应该加以充分的认识。教育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关注对象应是学习者。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特别是要关注学习者的性格、兴趣、动机、态度、认知
后现代主义一度在理论界掀起热潮,很多研究者被牵涉其中,无论是抑是扬,或褒或贬,都对这一理论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推动了它的发展。这一术语被用于各个艺术或学术领域,并一
长期以来,翻译界对戏剧翻译所作的研究为数不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戏剧的两大属性——可表演性和文化附载性的并存,导致了戏剧翻译中的一对矛盾:适应舞台演出的改变与文化特征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作家,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也因此他被推上了世界文坛的顶峰。该小说记叙了一位十六岁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技术大量繁衍,电影逐渐成为文化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文化的产物。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每年有大量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