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中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检测胃间质瘤(GST)中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38例胃间质瘤组织中c-kit基因第9、11、13、17外显子和PDGFRα基因第12、1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胃间质瘤基因突变的发生规律。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GST中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等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GST的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的38例GST病例中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CD117阳性。基因突变检测显示,c-kit基因总突变率为73.7%(28/38),分别为11号外显子65.8%(25/38)、9号外显子5.26%(2/38)、13号外显子2.63%(1/38)和17号外显子0(0/38),均为杂合性突变,未见纯合突变。11号外显子突变方式以缺失与点突变为主,其中缺失突变48.0%(12/25),点突变44.0%(11/25),其次为插入突变8.0%(2/25)。11号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多集中在5端的经典热点,其次为3端的框内串联重复。PDGFRα基因突变2例占5.26%(2/38),占无c-kit突变病例的20.0%(2/10),均为18号外显子D842V点突变。平滑肌瘤、神经鞘瘤中未发现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GST中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是相互独立的。比较GST的基因突变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大小、细胞形态、核分裂、恶性潜能分级)。C-kit突变率、基因总突变率及e-kit外显子11突变率在不同组织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梭形细胞型肿瘤突变率较其上皮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两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GST的基因突变率及突变方式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恶性潜能分级等均无显著性关系。   结论:   1.大多数胃间质瘤存在c-kit基因突变,在无c-kit基因突变的胃间质瘤中有一部分存在PDGFRα基因的突变。C-kit突变集中位于11号外显子近膜区的5端第556-560密码子之间和3端570-580密码子之间。   2.本组病例中胃间质瘤没有同时发现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推测作为胃间质瘤发病的两种重要的分子机制,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是相互排斥的,不发生协同作用。   3.梭形细胞型胃间质瘤总突变率、c-kit突变率和c-kit exon11突变率分别较上皮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胃间质瘤高。   4.本组胃间质瘤病例中c-kit基因突变率与肿瘤的大小、核分裂相、恶性潜能及预后没有显著性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胰腺癌Patu8988亲本株和对培美曲塞产生获得性耐药的耐药株中Erbin的表达情况变化,初步探讨胰腺癌细胞获得性耐药中的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逆转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教科书安排了7次“口语交际”,不论是从内
一、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认识rn执笔于识字教学,笔者的记忆瞬间定格在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确,对于整个小学阶段而言,低年级是学好语言的黄金时段
期刊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
任何媒体的发展,都应有自己的时空战略。  所谓时空战略,就是对自身发展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也就是对媒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路向有一个清醒的发展定位,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媒体竞争与合作愈来愈热的今天,作为地方媒体,尤其是对处在众多强势媒体夹缝中的地方中小媒体而言,更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发展的大小环境以及突破方向,明确自己的时空观。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有了“精”“略”之分,其中精读课文课后设计练习题,略读课文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细读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发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现代课堂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的课堂听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变化发展.一般情况下,评价一堂课,从规范的角度,基本从十个方面去评价,即评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