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法与惯用的加译策略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某一种语言(原语)翻訳成另一种语言(目标文本=訳文)时,加訳是一种基本的翻訳方法。它是基于訳文语言的语法及惯用对原语中未使用的信息符号进行补充的手段。之所以加訳是为进行信息补足所采用的方法,是因为每一种不同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与之相应的基于语法与惯用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述规则(系统)。如果拘于原语的句子结构及表达形式且迁就原文来进行翻訳,结果会形成虽然符合语法规则,却违背訳文语言惯用原则的不恰当并且不规范的表述形式。分属于粘着语和孤立语的日语和汉语在语法规则(系统)方面表现出迥异的特征,进而因历史、文化等差异形成表达习惯的不同。因此,从语法规则和惯用表达两个方面来探讨翻訳手段和策略无疑是有必要的,加訳的翻訳方法正是基于该认识采用的手段。本文基于翻訳转换模式的原理将加訳原则分为必须性的和选择性的两个层面。例如,把“せっかくだから、御前行くが好い”这句话翻訳成汉语其内容或者是“人家特意来(请你)的,你就去(一趟)吧。”或者“难得的(一个)好机会,你就去(一趟)吧。”这两种表达方式。“せっかくだから、御前行くが好い”完全是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不过根据上下文或语境来看“せっかくだから”这句话就会有“せっかく誘いに来てもらったから”或者“せっかくのチャンスだから”这样的意思,但是按照原文的惯用方式并未将“誘いに来てもらったから”或者“チャンスだから”以词句的形式说出来,而在訳成汉语时则不以有形的方式訳出,即“特意来(请你)的”和“难得的(一个)好机会”,否则就会造成訳文的语法错误、表述不清等问题。又如“太郎は急にワッと泣き出しました。”訳成“太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从语法角度来看的话,“ワッと”翻訳成“哇地”是没有错误的。但通常按照汉语的惯用表达来说,訳成“哇地一声”效果更好。也就是说,前者是必须性的加訳,后者是选择性的加訳。本文主要考察的是日訳汉的过程中基于语法规则和惯用表达的加訳策略。具体的来说,依据先行研究在准确把握日语和汉语的语法规则律和惯用原则的基础上,并以此作为标准,以实际的例子为分析对象,按照必须性加訳和选择性加訳两大原则判定类别,进而根据这个类别指导翻訳实践。可以说基于语法规则的加訳是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的翻訳技巧。两种语言间在语法上存在差异,因此就会产生原文的某些意义并未使用可见标识在字面上体现出来的情况。这时就必须在訳文中把没有出现的标识,即词(包括名词、动词、数量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副词等)添加出来。需要添加什么样的词,这并不是根据翻訳者的喜好而随意添加出来的,而要根据訳文语言的语法规则添加必要的信息符号(词)。换言之,所添加的词能够保证訳文不被误解,使文章条理清晰,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信息。然而,日语的口语或文艺语体具有句子成分省略的特点,即“…其他语言清楚地说出的成分,却惜字如金地不说出来,多采用省略若干成分的简洁的表达方式”。不仅有省略主语和宾语的情况,甚至还有省略谓语的情况。由此我们明白日语(特别在日语对话的场合)是一种对前后句依存度很高的语言。与之相反,汉语中也有省略句子成分的情况,但不像日语的省略那么严重,因此在绝对不能省略的情况下,在汉訳的时候就必须添加清晰的语言信息符号。同时,作为包含句子结构和修辞形式在内的语言表达的背景,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等因素发挥着较大影响,所以才考察语言习惯时应该加以充分的考虑。
其他文献
在分析了当前一些成熟的MyLibrary系统的基础之上,以XML/Webservice/WSDL技术为基本实现框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三层结构的MyLibrary系统,并详细介绍了三个功能层的核心任务和
翻译研究的诠释模式是韦努蒂最新论文集《翻译改变一切》(2013)中的核心理论。诠释模式视翻译为一种解释行为,认为翻译在接受语境中价值等级秩序的调试下,必然会在形式、意义
熊腊根,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主任。从事肛肠专业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在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方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中,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载体的考题出现频次很高,该内容既包含了圆的相关性质,也结合了解析几何的分析方法,如何使学生学好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十一五”以来,江苏坚持把引进人才作为提升人才竞争力的最便捷、最有效途径,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使高层次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