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WTO成立之后,中国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和世界的贸易依存度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出口增速有所下降,并且中国和世界的贸易失衡程度都有所增加。另外,随着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也不断增加。这不禁使人产生疑问,为何更加自由的汇率制度没有能够有效缓解中国的贸易失衡?带着这个疑问,本文围绕汇率变动与中国贸易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汇率传递的基本特征、市场竞争对汇率传递的影响、中国整体进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稳定性以及中美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稳定性。首先,本文对中国进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第三章,我利用中国2000-2014年微观产品层面的单位价值数据,估计了中国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水平、地区和产品差异性、对称性以及稳定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很低,只有6%,而进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相对较高,达到26.1%;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分别与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的收入水平正相关,差异化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大于同质产品,消费品的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大于中间投入品,贸易中间商的参与会显著降低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出口目的地市场进口需求弹性的增加则会提高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长期汇率弹性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汇率贬值时的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在短期显著高于汇率升值时的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长期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别。其次,本文分析了中国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影响因素。在第四章,我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基于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研究了产品种类数目对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当用产品来源地数目反映产品种类时,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则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越小。基于2000-2014年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最后,本文对中国进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稳定性进行了重点分析。第五章,我从中国整体的角度分析了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稳定性。利用中国海关公布的中国进出口价格指数,我对1994-2014年中国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连续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估计。结果发现,样本期间的中国出口价格汇率弹性水平适中,为53%,而进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很高,属于过渡传递;中国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总体有上升的趋势,但并非一直上升,中间有一段时间下降,进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也是如此;中国进出口价格的实际汇率弹性明显低于名义汇率弹性。在第六章,我进一步从中美双边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稳定性。基于美国劳工部统计的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指数,我对2004-2015年中美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进行了连续估计,并对可能影响汇率弹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对美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较高,达到0.904,与此对应的汇率传递水平则较低,只有0.096;中国对美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在金融危机以前为0.763,金融危机以后上升至0.939,相应的汇率传递水平则明显下降;中国对美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总体有上升的趋势,相应的汇率传递水平则逐渐下降;中国对美出口价格的实际汇率弹性明显低于名义汇率弹性;中国对美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上升(或汇率传递下降)可能跟美国物价水平及物价波动性的下降有关。本文的研究表明,就中国进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而言,数据加总本身会提高贸易价格的汇率弹性,而使用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则会降低汇率弹性。就中国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稳定性而言,中国进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近期的进出口价格汇率弹性高于早期,其中的出口价格汇率弹性上升可能反映了中国产品出口时定价能力的上升,而进口价格汇率弹性的上升则意味着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比过去更明显;另外,中国总体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变化特征跟中国双边出口价格汇率弹性的变化特征不同。这对国内汇率弹性的估计、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评估以及中美贸易失衡的调节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