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舒痉定晕汤治疗颈性眩晕-气郁脉痉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讨该方剂作用机理,寻求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组方。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选自2011-09至2012-1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颈性眩晕-气郁脉痉证患者,共68例。分组按1:1比例,采用随机、平行的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组)34例和治疗组(西医治疗加舒痉定晕汤组)3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科学出版社《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关于“眩晕”诊断标准;同时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性眩晕”相关诊断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眩晕症状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测量数值等基本均衡,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药物用法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镇静、镇吐、口服维生素、卧床休息等一般治疗;同时给予二维三七桂利嗪1粒,每日2次,空腹服;疏血通注射液4ml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5-30滴/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舒痉定晕汤,每日1剂,水煎2次滤液,取药液300ml,每次150ml,早晚空腹分服,两组疗程均为14d。于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3疗效及安全性观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d进行ESCV评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评估、彩色多普勒检测的椎动脉相关数据等进行比较,以及将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应用上述统计资料观测疗效并进行课题研究。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用药后第14d所作血常规、肝肾功能检验结果作为安全性观测统计资料。4统计方法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定量资料用x±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总体疗效判定分析:治疗后治疗组34例:基本痊愈5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34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0.5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表明舒痉定晕汤对颈性眩晕-气郁脉痉证型病症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2ESCV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ESCV总积分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ESCV总积分明显增高,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SCV各单项指标比较:ESCV各单项指标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单项积分均有升高,且治疗组眩晕、颈肩头痛、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社会适应性治疗后积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提高(P<0.05),说明治疗组应用舒痉定晕汤改善眩晕、颈肩头痛等主证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4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同时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VA、RV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应用舒痉定晕汤可以增加椎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有一定改善作用。5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试验期间对治疗组与对照组68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检测等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结果显示上述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表明该疗法安全有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疗效、ESCV总积分、ESCV各单项指标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有差异性(P<0.05或P<0.01)。说明表明舒痉定晕汤对颈性眩晕-气郁脉痉证型有明显疗效,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该药物无毒、副作用,可安全使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