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春小麦地膜覆盖的效应及其范式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年均降水量415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进程(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天、覆膜60天和全程覆膜等4个水平)、底墒(低、高2种底墒水平)和施氮(不施氮和每公顷施75 kgN 2个水平)对土壤水分、温度、氮素有效性以及作物生理生态、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新见解有:1.不同年份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具有一致性。2年的试验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水温条件。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增温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呈“U”型变化。地膜覆盖后,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1%~4%,在作物生长期,特别是苗期耕层土壤含水量的改善,对促进作物早萌发、早出苗和苗期茎叶、特别是根系的发育及促进对养分的吸收有重要作用。由于地膜覆盖后,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改善,土壤呼吸加强,必然导致土壤中有机氮矿化速率的增加、活性有机氮库(如土壤微生物体氮)的下降。地膜覆盖进程对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累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施肥等因素,在不同的试验年份所得结论不一。2.地膜覆盖显著影响春小麦的生理生态,影响程度与底墒、作物生育期和降水量等有关。2年的测定结果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相同点在于各种生理生态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一致性表现在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变异性。3.适时膜覆盖能够影响春小麦生育进程,改变光合产物分配,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观察表明覆膜比不覆膜早出苗1~9天(大部分提前3~6天);覆膜后作物根系生长加快,中下层根系比例增加,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迅速,积累量大;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是作物增产的主要原因。但覆膜的负面效应在于使更多的光合产物流向茎叶。<WP=4>4.地膜覆盖进程对春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与底墒、施肥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有关。覆膜对产量的效应因底墒、施氮和覆膜进程而异。对2年对各种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后发现小穗数和有效小穗数是地膜覆盖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氮素利用效率与作物生育期降水量有很大关系。与1999年试验结果相比,2000年的各种氮效率都小于1999年,说明干旱年份氮肥效果不突出,甚至产生一定的负效应。从总体上看,春小麦全程覆盖地膜并没有使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效率大幅度提高,从维持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壤生态条件以及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出发,不应提倡全程和长期的地膜覆盖,以春小麦播种后覆膜30~60天为宜。
其他文献
本文对作为计算机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技术集成的移动目标监控调度系统的软件开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作了以下一些工作: 1.提
电能质量和人工智能技术都是目前国际电工领域研究的热点 ,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能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诊断更是电能质量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本文初步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主要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本实验进行了hAPG5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应用PCR技术,从人胚脑cDNA文库和B细胞cDNA文库中钓取APG5基因,测序确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
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土地、资本、劳力、技术、制度、规模经济等。在工业化与向后工业化转化的阶段,区域创新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校长。中小学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本文属应用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加强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符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思想品德课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饮誉世界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出现了“南方文学”这样一个流派,而福克纳是其当然的代表者,已是不争的事实。他集现代主义、浪漫
在日本民居建筑环境当中,“接合空间”系统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体现了日本传统民居的内外空间观念,又充分地满足了丰富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完整的“接合空间
本试验以腐殖土、沙炭、腐熟菇渣、腐熟秸杆、沙子等作为原始材料,配制出16种穴盘育苗基质,以国际上公认的最佳配方(草炭:蛙石2:1)作为对照,研究各种基质对番茄幼苗的栽培效应,旨在筛
作为基础分析方法理论核心的估值模型,其目的在于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但各不同的模型或以不同的角度为出发点,或以不同的方法对预测的偏差进行修正。本文介绍了一个以直接会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