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施今墨先生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施今墨先生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其遣方用药经验,整理其学术特色思想,继承、应用、发扬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
  方法:收集《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中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医案,整理症状、证型、诊断、治法、方药,根据纳排标准,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专门的数据挖掘平台,借助合适的算法代码,采用频数、频率及关联规则等分析方法进行挖掘。
  结果:1.统计116篇医案中,共涉及17种消化系疾病,次数在5次以上的有9种,构成比为86.20%,分别是:泄泻、胃痛、肠痨、噎膈、痢疾、便血、痞满、便秘、腹痛。
  2.共涉及证型25种,次数在5次以上的证型有10种,构成比为73.27%,分别是:脾胃气虚证、食滞胃脘证、脾肾两虚证、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热证、气滞证、胃气虚证、肾阳虚衰证、胃阴虚证。
  3.共得到方剂244首,共有10首经典方剂的使用频次在6次以上,占所有经典方剂的52.86%,包括:左金丸、旋覆代赭汤、四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赤石脂禹余粮汤、平胃散、丹参饮。
  4.共涉及256味中药,总计使用1977次,平均每方使用药物17味。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5味,用药次数均在28次以上,占所有药物使用频率的29.54%,分别是:厚朴、黄连、茯苓、吴茱萸、白术、陈皮炭、血余炭、枳壳、党参、薤白、苍术炭、白芍、杏仁、晚蚕砂、鸡内金。
  5.涉及药物种类20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分别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消食药、收涩药、温里药、止血药。
  6.使用炭类药物24种,常用有陈皮炭、血余炭、苍术炭、白术炭、干姜炭;曲类药物5种,分别是神曲、半夏曲、沉香曲、红曲、霞天曲。
  7.通过关联规则得到施今墨治疗消化系疾病常用的药物配伍有:代赭石=>旋覆花,皂角子=>晚蚕砂,赤石脂=>苍术炭,白术炭=>苍术炭,莱菔缨=>莱菔子,桃仁=>杏仁,黄连=>吴茱萸,苍术炭=>血余炭,瓜蒌=>薤白,杏仁=>薤白。
  结论:施今墨先生诊疗消化系常见疾病有泄泻、胃痛、肠痨、噎膈、痢疾、便血、痞满等,用药以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根据病因、病性不同,佐以清热、化湿、消食、收涩、温里、止血,采用“温、清、消、补、通、泻、涩、降、和、生”治疗十法,核心是调理中焦气机,恢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施师善用中医理论来总结西医疾病的发病规律,临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他重视气血辨证,善调气机升降,对气的辨证分为气滞、气逆、气虚,气滞宜行,气逆宜降,气虚宜补。施师临床强调诊断科学、辨证精确、选方灵活、配伍严谨、治法层次分明。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性能优良的棉籽粕发酵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并对选育出来的菌种进行鉴定比较,最后对棉籽粕的发酵工艺参数条件进行筛选,阐明无论是单一诱变还是复合诱变都可以有效改良微生物性状,使棉籽粕脱毒效果显著提高,为棉酚脱毒开发了新的优质菌株,并为棉籽粕资源的广泛安全使用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指导。试验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诱变选育棉籽粕高效脱毒菌株。本试验以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得到的橄榄假丝酵母
学位
小的腔前卵泡没有血管供给其发育,有腔卵泡在他们的鞘膜有血管网,这些血管不会渗透到卵泡膜里,但是在卵泡生长中会逐渐延展。当卵泡的微血管系统形成之后,优势卵泡的生长会通过一个更高级的毛细血管网来提供其营养。  卵泡血管的发育开始于卵泡发育的早期,在鞘膜的血管会随着卵泡的发育数量和大小上会增加,这些表明在卵泡和血管发育之间存在着很重要的联系。  探讨血管发育影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0)、
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平衡控制着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新生在卵泡的生长后期和排卵卵泡的选择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系统的增殖与衰退伴随着卵泡的整个生长过程。因此,了解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对性成熟前小鼠卵泡及其血管发育的影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务,这将为卵泡血管新生的人为控制和卵巢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有力帮助。  本实验通过对性成熟前小鼠腹腔注射各种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以3T3-L1脂肪细胞为模型,观察莱藤硫皖(sulphoraphane,SFN)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线粒体生成、生物活性及产热能力的影响,以明确SFN对白色脂肪细胞的转分化诱导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Mito-TrackerGreen染色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线粒体含量变化,探索SFN干预的最佳时间。小剂
学位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益气豁痰化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入选的62例气虚痰瘀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豁痰化瘀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6分钟步行试验、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等改变情况。  结果: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清热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的临床证候指标和血脂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明确益气活血、化痰清热法治疗UA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UA提供新的思路和辨证方法。  方法:将符合气虚血瘀、痰热痹阻型标准的患者,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规范的西药治疗,试验组则
目的:本研究基于方证辨证理论,应用荆防肾炎汤加减内服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太阳阳明合病兼系太阴证,并观察其疗效,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荆防肾炎汤加减内服,水冲服,日一剂,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并评定其安全
目的:观察理气清胃汤对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搜集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就诊于潍坊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并确诊为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治疗组予以理气清胃汤内服治疗,对照组则予以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铝碳酸镁片。  两组均规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镜
目的:观察消胀散脐灸治疗对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并客观评价其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筛选60例晚期肝癌出现顽固性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疗程均为3周。对照组:给予中药复方消胀万应汤水煎服,每日一剂。观察组:
学位
目的:探讨从留饮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的可行性,评价薯蓣丸变为汤剂后用于NPH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气血津液辨证在NPH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服用乙酰唑胺片,治疗组服用薯蓣汤和乙酰唑胺片。研究结束判断中药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研究结束后,组内疗效比较:Barthel Index、MMSE、MoCA这3个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