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阶效应泛指在产生了层间位移和挠曲变形的结构构件中由轴向压力引起的附加内力。在框架结构、排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各类结构设计中,通常都有必要考虑二阶效应问题。二阶效应一般可以分为竖向荷载在产生了侧向变形的结构各杆件中引起的附加作用效应,通常称为P-Δ效应;以及各杆件轴力在产生挠曲变形的杆件中引起的附加作用效应,通常称为P-δ效应。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研究我们对框架中的二阶效应规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计算方法。本文首先对标准柱、有侧移框架柱、无侧移框架柱以及复杂结构的二阶效应规律和实用的计算方法作了系统的阐述。然后,结合我国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规范中引入的考虑二阶效应的三种分析方法,即偏心距增大系数法、构件折减弹性刚度的弹性有限元法以及层增大系数法作了分析说明。指出了我国规范在考虑二阶效应问题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随后,本文着重讨论排架柱的二阶效应问题。首先介绍了我国规范中的排架柱的计算长度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则希望通过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单层厂房作全面的二阶效应分析,并由此来验证规范中的排架柱的计算长度的取值是否合理。通过对单杆和杆系结构的静力有限元分析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订正,以便把这种方法用于杆系结构二阶效应的模拟。本文以单层单跨柱顶铰接的排架为对象,利用ADINA程序对其作弹性一阶分析并找出最不利的荷载工况,再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作非线性二阶分析,计算出一批典型算例,并根据这些算例总结出排架柱的二阶效应规律。反推出排架柱的的偏心距增大系数,然后利用偏心距增大系数来确定排架柱合理的计算长度。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对排架柱的二阶效应规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规范中现有排架柱计算长度取值起到一定的校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