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lient/Server结构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它的优势在于广泛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将系统中的各部分任务分配给网络中担任不同角色的计算机。然而在分布式环境下,类似C/S结构的集中式系统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信息资源集中在一小部分节点(服务器)上,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由于集中而引起的网络带宽瓶颈、性能瓶颈越来越明显,服务器必须通过非常复杂的负载平衡和容错算法来提供持续可靠的资源访问。同时,服务器存储容量的有限性也导致资源共享数量的有限性,随着我国宽带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拥有大部分信息数据的用户被排斥在网络的边缘,宽带网的应用将面临有路无车的窘境。随着Napster、Gnutella等P2P信息共享应用程序的流行,使得P2P计算技术重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P2P技术在信息共享中被广泛采用,该技术提供了一种点对点的信息共享方式,受到了互联网用户的极大欢迎。P2P技术在信息共享应用中的潜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国内P2P应用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性,很多应用还是基于Napster这样的中央服务器体系结构,缺少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多媒体技术研究室在近年内开始对P-Grid技术进行研究,并试图将其应用于P2P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为了将P-Grid技术应用到现有环境中来,作者对P-Grid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基于P-Grid技术的信息搜索和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和实现算法,目标是实现在没有中央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局部范围的节点交互建立节点间的联系。根据P-Grid基本思想,节点间每次相遇就交换双方的信息,对搜索空间不断进行分割,使每个节点负责管理某一区间上数据信息并负责响应针对这些数据的查询请求,最终搜索空间的划分状态在逻辑上可以用一棵二进制搜索树表示。在此基础上,信息的搜索就可描述为二进制搜索树的查找过程。由于P-Grid采用定向查找技术,每次都将查询请求转发给更有可能响应该请求的节点,因此将大大加快数据搜索速度。同时,系统中允许存在数据的复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使P-Grid技术能应用于网络连接和节点在线状态十分不可靠的环境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尝试建立P-Grid信息共享系统的简单实现模型,将P-Grid系统分为Client模块、Server模块、P-Grid模块和通信模块,定义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通信模型,并为P-Grid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P-Grid的网络信息共享技术的研究统的节点通信定义了基于XML技术的消息格式和通信过程。在文章最后,作者对P一Gr id技术的搜索算法和构建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从而验证了P一Grid技术在信息共享应用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