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开展有效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教学提供有效途径。通常来说,所谓“有效校本教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校本教研的功能性,即其是否真实有效的发挥了作用,例如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要、促进教师发展、以及推动学校变革等。这一点在学术界已有广泛研究;二是指校本教研的开展过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尽管提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方案,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条件,导致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呈现随意化、零散化、碎片化。近几年来,我国高校(university)和中小学(school)开展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试图打破大学与中小学在教育上的隔阂,共享资源,达到二者均衡全面发展。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武汉市江夏区一所参与U-S合作的S小学为个案,对这所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动态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高校专家的力量与本校的力量相结合,推动了个案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当然,S小学在寻求合适的教研模式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高校的参与下,S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发生了从磨合、转变最终到融合的一个过程。本研究对整个动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记录事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探讨S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最终构成。本研究意在为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改革,改善湖北省U-S合作工作的实施效果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本论文从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详细梳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分别是以时间轴展开叙述。其中,第三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个案学校,其次讲述高校专家开展教育理论知识培训,不同教师在培训中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合作信息不对等。第四部分描述的是校本教研开展中期,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S小学调整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的主体从原来的“高校专家”转为“一线教师”。与此同时,校本教研注重教育科研,各方面应帮助及鼓励教师发表科研成果,以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是,H高校教师参与小学听评课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第五部分讲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磨合,S小学在H高校的帮助下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校本教研模式,主要有:组建优先发展团队,以优带优;外聘一线教学专家助校指导课堂教学;建立联片教师发展平台。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首先总结本研究第三、四、五部分S小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五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校长是校本教研的引领;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主要内容;保证教师的教研时间和精力投入;保证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其次,总结本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