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文化研究的理论脉络中,伴随着“视觉转向”而来的“听觉转向”逐渐成为重要的理论话语。而“噪音”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主题,进入了当代文化研究中,成为音乐和哲学研究者不可不关注的现象。但国内人文社科领域,对噪音的研究仍不充分,也尚未有论文著述针对文学作品中的“噪音”现象进行专门研究。从“噪音”这一角度进入,是对当下鲁迅跨学科研究的一种补充,并对深入认识鲁迅作品的艺术意蕴及思想有一定的启迪。本文拟探寻鲁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研究的理论脉络中,伴随着“视觉转向”而来的“听觉转向”逐渐成为重要的理论话语。而“噪音”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主题,进入了当代文化研究中,成为音乐和哲学研究者不可不关注的现象。但国内人文社科领域,对噪音的研究仍不充分,也尚未有论文著述针对文学作品中的“噪音”现象进行专门研究。从“噪音”这一角度进入,是对当下鲁迅跨学科研究的一种补充,并对深入认识鲁迅作品的艺术意蕴及思想有一定的启迪。本文拟探寻鲁迅创作中多种形式的噪音表现,展开噪音书写的内在动因和深入含义,并对语言噪音进行具体分析,以揭示鲁迅噪音书写的丰富内涵。第一章聚焦鲁迅日常生活中的噪音体验,着重考察日记书信等非虚构文本,对鲁迅作品中的“物理噪音”记录进行梳理。邻人喧哗声、工业“新噪音”、枪炮“战声”、祭祀节庆之声共同构成了鲁迅生活中的噪音听觉环境,这类书写也见证着鲁迅的生命流逝和地理空间流变。第二章则关注鲁迅文本中带有隐喻意义的“噪音”,对启蒙者的“疯语”、动物声响、颠覆性声音、人物的“内在噪音”这四类“不合时宜的声响”展开解读,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反叛性与创造性力量,并揭示这类噪音言说的艺术表现力。第三章将从鲁迅思想层面切入,结合鲁迅生平经验和性格特点分析“噪音”书写的成因,探究鲁迅对噪音尤其“众噪”态度的历时流变原因,甄别鲁迅对“噪音”政治和实践作用的认识、发现。第四章从鲁迅的语言维度进入,结合符号学、乐理“不协和音”的概念探寻鲁迅“噪音语法”的风格,并辨析产生这种风格的精神成因和艺术效果,揭示鲁迅语言中追求断裂和不安的独特语言张力。结论认为,鲁迅的创作无论是从内容题材还是思想内蕴,都有明显的对“噪音”的表现,在其最根本的语言之中,鲁迅也加入了大量的噪音语法,拓宽了鲁迅的语言边界。对噪音的态度和表现方式、情感色彩,与鲁迅各个时段经验、遭遇、思想动态密切关联。因而,鲁迅作品中的“噪音”书写,具有丰富和深远的内涵。
其他文献
志愿服务是自愿、无偿、有组织的奉献活动,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身影活跃在西部的乡村、在抗疫的前线、在北京的鸟巢,志愿服务平台的搭建也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然而,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服务工作,也会使大学生志愿者付出一定的情绪劳动,引发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情绪体验和之后的志愿服务参与。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情绪劳动进行研究,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有更好的情绪体验
本文以詹姆逊的未来考古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理论,对未来考古学中乌托邦理论、未来阐释、科幻文学批评理论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在未来考古学的视角下对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展开批评实践,同时对未来考古学理论进行反思。詹姆逊提出的未来考古学理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研究,而是借鉴了福柯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思路,其他学者用谱系学建构过去,他则以结构颠倒的手法,用谱系学建构未来。
新诗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媒介的助力。《学灯》作为一个有一定社会抱负的报刊,在新诗的生产与传播中产生了重要作用。1919年8月,《学灯》首次发表新诗,此后几十年间,陆续刊登了大量新诗作品与诗歌理论批评文章,译介了众多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建设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时事新报·学灯》新诗传播为研究对象,考察《学灯》新诗的传播面貌与特点,探究《学灯》对新诗建设与发展的意义。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日本军政当局派遣大批以“文化提携”为名义的人员来华,水野梅晓即为其中一员。青少年时代的水野梅晓师承水野桂严、高见祖厚,在东亚同文学院接受中文教育,并深入中国佛寺修行,在日本对华“佛教工作”的崭露头角。水野受根津一“兴亚主义”观念影响,提倡所谓“文化防卫论”,并依靠根津一、头山满和犬养毅等人势力,将为日本争取在华传教权作为“文化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水野梅晓先后筹办庐山世界佛教联合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作中的网络闲逛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并引起各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网络闲逛是雇员利用互联网及上网设备,在工作场所进行与工作任务无关的活动。已有研究普遍指出,网络闲逛是出现在工作场所中的一种反生产行为,会产生工作绩效下降等负面影响。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指出,网络闲逛能给员工的心理和工作带来如积极的工作心态和创新能力提高等正面影响。本研究总结了不同目的的员工网络闲逛行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多样形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存续至关重要,然而却长期处于下降和丧失的危机之中。为挽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于1992年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开启以公约为核心框架、以联合国为主要平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2010年第十届缔约方大会制定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是近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关键指导纲领,为全球响应和国家行动提供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然而,2020年评估显
煤炭是我们国家的主体能源,在全国能源供应中具有重要安全兜底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而煤炭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所以,应当关注我国煤炭行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选用恰当的绩效评价方法,及时找出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合适的发展建议,进而促进企业经营收益的提升。本文主要以S煤炭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
近年来,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汤汤的光彩与魅力与日俱增,她不仅连获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还进入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的视野,被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她的作品开创了“鬼童话”之先河,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良善鬼怪形象,对儿童成长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了引领作用。然而,学界对汤汤童话的鬼叙事研究多注重其美学价值与现实关怀,缺乏将汤汤鬼叙事与中国传统鬼叙事关联的分析,今将二者关联研究,探寻传统
作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汉口吸引了大量外人来汉聚居,五国租界的设立更是将汉口民众的生活与外人紧密相连,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繁杂的华洋矛盾冲突,因此汉口地方不得不频繁与外国领事开展交涉。民初汉口地方对外交涉事务统一由外交部特派湖北省交涉署办理,本文围绕交涉署的设立、组织结构、职能,特派交涉员人事变动与人员素质,江汉关监督兼任特派交涉员的利弊等问题展开论述,以田种香案为例对汉口地方对外交涉办理的一
《安提戈涅》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诗与哲学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埃斯库罗斯“一切命运早已有安排”的命运悲剧和欧里庇得斯的性格悲剧不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将关注的重心由“神”转向“人”,他的命运观念与“正义”等伦理观念纠缠在一起,著名的“人颂”:“厉害的东西多又多,没有什么比人更厉害”,真正凸显人的“厉害”就在于人不再“畏神”。戏剧中,安提戈涅的舅舅、城邦的新王克瑞昂人为定立与“神律”相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