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日本军政当局派遣大批以“文化提携”为名义的人员来华,水野梅晓即为其中一员。青少年时代的水野梅晓师承水野桂严、高见祖厚,在东亚同文学院接受中文教育,并深入中国佛寺修行,在日本对华“佛教工作”的崭露头角。水野受根津一“兴亚主义”观念影响,提倡所谓“文化防卫论”,并依靠根津一、头山满和犬养毅等人势力,将为日本争取在华传教权作为“文化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水野梅晓先后筹办庐山世界佛教联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日本军政当局派遣大批以“文化提携”为名义的人员来华,水野梅晓即为其中一员。青少年时代的水野梅晓师承水野桂严、高见祖厚,在东亚同文学院接受中文教育,并深入中国佛寺修行,在日本对华“佛教工作”的崭露头角。水野受根津一“兴亚主义”观念影响,提倡所谓“文化防卫论”,并依靠根津一、头山满和犬养毅等人势力,将为日本争取在华传教权作为“文化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水野梅晓先后筹办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与东京的东亚佛教大会,组织日本佛教徒访华团调查中国佛迹。伪满洲国成立后,在日本军政当局的支持下,他盗取满文大藏经,并服务于“日满文化协会”,通过在日本建造承放三藏“佛骨”的玄奘塔,利用佛教的影响力,服务于日本的侵华国策。在“文化工作”的名义下,水野出任东方通信社调查部部长,成立中国时报社,大力收集各类中国情报。他还作为地方交涉代表,接济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的革命派人士,协助关东大地震留学生返日事宜,以及从事中日关于“东瀛惨案”、长沙“六一惨案”的协调工作。水野梅晓在华人际网络复杂且广泛,他与太虚、郑孝胥等人交往颇深,在政界与各方势力周旋,与孙中山、蒋介石、殷汝耕、吴佩孚、段祺瑞和黎元洪等人都有交往。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民众对水野梅晓的在华活动感观颇佳。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水野梅晓为伪满洲国的成立大唱赞歌,从而使中国民众认清其本人及其所从事的对华“文化工作”的本质,对水野梅晓的评价不佳。水野梅晓是近代日本对华文化工作的实践者,在其身上可以看到一工作的诸多特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采矿装备技术的革新,煤炭资源的开采活动开始向深部转移。硬岩顶板不易垮落,易在采空区侧形成大面积悬顶,在深部煤层中大面积悬顶加剧了液压支架及工作面煤壁上的应力集中程度,极大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改善煤层顶板的受力情况,在浅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常采用切顶卸压的方式来改善围岩应力状态,然而对于深部煤层而言,其应力环境复杂,煤层顶板岩体的受力结构、状态与浅部有较大差
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替代化石燃料作为运输燃料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生物油的加氢精制升级过程中,将木质素衍生的酚类转化为芳烃是一项长期挑战。钴钼硫(CoMoS)催化剂在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其不仅具有高效催化性能,并且能同时降低成本与氢气消耗。但是,由于断裂Car-O键具有较高的势垒,通常CoMoS催化剂的活性不足以摆脱严苛的反应条件。为了进一步提升CoM
本论文通过对王安忆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梳理和分析,阐发王安忆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以及对当下文坛现象的启示性。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王安忆短篇小说在选材方面的特色。认为王安忆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平凡而意味深长的俗常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生活截面的截取;二是选择以小人物为表现对象;三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度关注。王安忆在选材上对“小”对象的聚焦,恰恰反映出了她创作视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革兰氏阴性菌,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要的多重耐药病原菌。作为重要的临床机会致病菌,有着较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嗜麦芽菌素P28(maltocin P28)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28菌株产生的一种R型类噬菌体尾部细菌素(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PTLB),可被开发为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 RSV)是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出现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婴幼儿死亡。老人和免疫缺陷人群也是RSV感染的高危人群。疫苗接种是预防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截至目前仍没有安全有效的RSV疫苗上市。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RNA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和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为基于
克里斯蒂娃作为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家,曾数次到访中国,并对这一东方世界有着诸多笔墨描写。综合来看,克里斯蒂娃将中国描绘成了一种相对于西方的异质性存在。本文将以异质性为核心,探索克里斯蒂娃以此为视角具体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考虑到思想交流是最本质的交流,且克里斯蒂娃的论述中儒道思想观占比更大,所以本文将儒道思想观置于第一章,后文按照克里斯蒂娃文本中的比例大小,依次叙述中国的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一种不被社会所认可的危险行为,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自伤意念则通常发生在自伤行为之前,是自伤行为的先兆之一,它可能在自伤行为发生之前提供一个重要的干预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自伤意念的情境因素和发生过程进行生态性考察有利于进一步认识自伤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本文围绕自伤意念和行为的发生过程进行了两个分研究。研究一采用生态瞬时评估考察了自伤意念和行为的基本形式、环境因素、触发因素
志愿服务是自愿、无偿、有组织的奉献活动,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身影活跃在西部的乡村、在抗疫的前线、在北京的鸟巢,志愿服务平台的搭建也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然而,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服务工作,也会使大学生志愿者付出一定的情绪劳动,引发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情绪体验和之后的志愿服务参与。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情绪劳动进行研究,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有更好的情绪体验
本文以詹姆逊的未来考古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理论,对未来考古学中乌托邦理论、未来阐释、科幻文学批评理论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在未来考古学的视角下对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展开批评实践,同时对未来考古学理论进行反思。詹姆逊提出的未来考古学理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研究,而是借鉴了福柯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思路,其他学者用谱系学建构过去,他则以结构颠倒的手法,用谱系学建构未来。
新诗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媒介的助力。《学灯》作为一个有一定社会抱负的报刊,在新诗的生产与传播中产生了重要作用。1919年8月,《学灯》首次发表新诗,此后几十年间,陆续刊登了大量新诗作品与诗歌理论批评文章,译介了众多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建设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时事新报·学灯》新诗传播为研究对象,考察《学灯》新诗的传播面貌与特点,探究《学灯》对新诗建设与发展的意义。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