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认识到各社会阶级阶层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适时调整阶级阶层政策,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在此种新情况下,党的阶级阶层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本论文在具体的研究中将着力考察这一时期党的阶级阶层划分政策,分别以农村和城市为切入点,对党的阶级阶层划分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影响予以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现实启示。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建国初党的阶级阶层划分政策确立的背景,分别从理论来源、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需要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探寻党在建国初期进行阶级阶层划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力求创新之处,具体分析农村和城市两个区域在1949年到1966年党的阶级阶层划分政策的内容、实施及相关的管理政策。此间,在农村分别进行了以土地革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手段的阶级阶层划分,最终实现农村阶级阶层的单一化;在城市则进行了以民主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前提的厘清城市阶级阶层,并通过消灭残余的剥削因素,实现经济的社会主义公有化,以此改造城市阶级阶层为新社会的建设者。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现状,进而制定管理城乡间流动、城市内部单位间流动的相关管理制度。第三部分,具体分析阶级阶层划分政策及其实施的影响。从相关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来看,既有在积极层面上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的正向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层面的影响,即从长远来看,对社会正常流动、分化、个体成员的发展造成了某些不利影响。第四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总结党阶级阶层划分政策的现实启示。根据历史上党对阶级阶层问题的认识及制定并实施政策问题的考察,总结出党在当今时代,面对社会新阶层不断出现的情况,如何更好地整合各方利益,使其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提出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