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临床学习期间进行相关病例的收集,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来揭示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并应用辨体质而论治,通过对体质类型的调查分析,得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体质偏颇,进而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进而减少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对提高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为乙肝肝硬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乙肝肝硬化的体质研究文献,选取《中医体质学》对乙肝肝硬化的主要症状及证型的描述,设计出乙肝肝硬化的中医体质和相关检查调查表,调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符合乙肝肝硬化的病人,填写调查表,再进行归纳整理,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9份,在本次调查中血瘀质所占比例为第一位,38例血瘀质占调查人群总数34.9%,痰湿质所占比例为二位,29例痰湿质占调查人群总数26.6%,痰湿质中30-49岁17例约占总痰湿质中的55.2%。气虚质所占比例为三位,19例气虚质占调查人群总数17.4%,气虚质中30-40岁和50-69年龄段分别为5例和12例约占总气虚质中的26.3%、63.2%,湿热质第四位,13例占调研人群总数的11.9%。发现湿热质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其中19-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患者12例,占总湿热质的92.3%。病例资料列表统计后得出:本研究7种体质之间与男女性别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7种体质之间与乙肝后肝硬化发病年龄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7种体质之间与劳动类别(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以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最为多见,其中血瘀质患者发病年龄30-69岁最为多见,男性病例数最多,痰湿、湿热体质患者发病年龄30-49岁最为多见,男性病例数最多。体力劳动患者较脑力劳动患者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