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良、恶性骨病变的18F-FDG PET/CT形态学征象及代谢参数的差异性。比较原发性恶性骨肿瘤(PMBT)不同病理类型间形态学征象及代谢参数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18F-FDG PET/CT在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3年01月至2018年0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骨病变患者资料135例。调取患者的原始图像,在PACS系统上读取患者图像,分析并记录病灶的位置、边缘、硬化缘、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是否伴周围软组织肿物等形态学征象。进一步在AW4.6工作站上调取所有患者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若病变局限仅累及单骨则勾画此病灶范围,若累及多骨则选取FDG摄取最高的骨病灶来勾画ROI,计算机自动获取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使用PET VACA软件以42%SUVmax为阈值的百分阈值法勾画ROI,获得SUVmax、标准化摄取平均值(SUVmean)、标准化摄取峰值(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肿瘤总体糖酵解(TLG)五个代谢指标。对每位患者的形态学特征和代谢参数进行评分。使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骨病变间的分类变量,使用t检验比较良、恶性骨病变间的连续性变量,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形态学征象、代谢参数、形态学征象评分和代谢参数评分的鉴别诊断能力。(2)收集2013年01月至2018年0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MBT患者资料85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肉瘤组(n=46)、骨髓瘤组(n=17)、淋巴瘤组(n=14)和其他组(n=8),分析各组的SUVmax分布范围,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代谢参数的差异性。进一步将46例肉瘤分为骨肉瘤(n=25)、软骨肉瘤(n=9)、尤因肉瘤(n=4)及未分化肉瘤(n=8)进行分析。结果:(1)恶性组的代谢参数均显著高于良性骨病变组,且良、恶性组间所有的形态学征象和代谢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低代谢组中,以形态学评分≥2分作为诊断PMBT的标准得到的曲线下面积(AUC)较以形态学评分≥3分作为诊断标准及单个形态学特征得到的AUCs稍高(0.7880.826 vs.0.6110.818 vs.0.6370.776);在病变边界尚可、无骨质破坏及周围无软组织肿物的分组中,以代谢评分≥2分得到的AUCs较单个代谢指标得到的AUCs高(0.7670.891 vs.0.7320.851)。在所有单个变量中,TLG拥有最高的AUC=0.851。(2)在85例PMBT中,61.2%肿瘤的SUVmax集中在(3.0012.00)g/ml之间。淋巴瘤的代谢参数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肉瘤组、骨髓瘤组及其他组(P<0.05),但肉瘤组、骨髓瘤组及其他组三者之间的代谢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瘤亚组分析中,未分化肉瘤的SUV>骨肉瘤>软骨肉瘤>尤因肉瘤,但尤因肉瘤的MTV和TLG>未分化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结论:(1)18F-FDG PET/CT在良、恶性骨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存在应用价值,同时结合形态学征象和代谢参数可以提高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检出率,且优于单个指标。(2)不同病理类型的PMBT的SUVmax分布范围不相同,淋巴瘤趋向于集中在高水平,且淋巴瘤的代谢参数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因此,18F-FDG PET/CT在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及PMBT病理亚型的诊断中存在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