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信义义务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以及“去杠杆、破刚兑”的供给侧结构化改革的推进,债券违约规模持续扩张,并呈现出日趋常态化的态势。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对于债券存续期间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违约触发后的事后监督管理都起到积极作用。事实上,我国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在2014年首例债券违约事件后才逐渐受到重视,在立法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对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具备相当成熟的立法经验,为我国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信义义务的构建提供借鉴。本文采用了法律分析、比较法研究等法学研究的方法并结合经济学原理,对我国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信义义务的适用进行论证分析,并从域外规则提取立法经验,为我国构建受托人信义规则体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介绍信义义务入手,分析并论证了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和债券持有人之间的基础法律关系可界定为信义关系,并且解释了信义义务的核心内容由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两部分构成,信义义务的性质具有法定性和任意法化。第二章介绍并分析了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负担严格的信义义务的原因,一方面,在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和债券持有人的关系中,投资者在债券存续期和违约处置期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原因是公司债券持有人信息取得的间接性和不对称性、公司债券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合同保护的不足以及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分散性和涉众性的特质导致维权难;另一方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背离了保护债券持有人利益的制度设置目的,原因是我国债券受托管理人(证券公司)同时由承销商担任,由于身份不独立导致和债券持有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委托代理关系调整下债券受托管理人监督管理职能呈现消极取向以及缺失相应的民事责任追究机制。第三章对域外信义义务规则比较分析并提出经验总结以及提炼了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从忠实义务规则和勤勉义务规则两块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忠实义务规则从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主体资格和利益冲突的情形进行比较分析,勤勉义务规则从调查义务、债券违约通知义务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总结域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四章重点对构建我国债券受托管理人信义义务规则和违反信义义务责任承担提出了建议。以信义义务中的忠实义务的刚性规则规制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和债券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信义义务中的勤勉义务纠正我国债券受托管理人“低权低责”的消极管理职能设置,并且提出了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违反信义义务的民事责任追究机制。
其他文献
系统讨论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应用于大规模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中的关键问题,从方法学适用、项目的额外性、基准线确定到减排量计算和项目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正>神经病学素以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著称,医学生普遍认为它是临床学习中难度较高的学科.由于小儿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其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等在
剪纸艺术为结构的设计带来了新灵感,通过改变原材料的拓扑结构,使得材料/结构在物理性能上发生显著的改变,比如在光学、热学、声学和力学等方面都会有所体现。这种只改变其结构,不改变化学组成成分的设计,为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在材料的设计上提供了参考的作用。本文主要将剪纸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对得到的结构进行了力学、声学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建立了金字塔形剪纸结构的数值模型,推导其在载荷作用下结构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
以丙二酸二乙酯、冰醋酸、亚硝酸钠为原料,n(CH2-(COOC2H5)2):n(CH3COOH):n(NaNO2)=1:2:2,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合成肟基丙二酸二乙酯(DEOM),节省冰醋酸和亚硝酸钠的使用量.DEOM
拎着一根“透明的红萝卜”,莫言于1985年闯进了文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以数十部中短篇在近几年的中国文坛上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莫言旋风”。文坛被“爆炸”了。面对
超声波探伤技术作为现代应用技术的一种,广泛应用于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之中,通过系统所呈现的波动对锅炉压力容器进行有效检测,以此来判断锅炉压力容器是否符合实践的生产应用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层出不穷,多种无线网络同时存在。本文对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常见的垂直切换算法进行分类
中国的降成本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同时面临着众多挑战,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高成本发展阶段,降成本亦迫切需要从政策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政府需要适时调整政
<正>印章的历史极为久远,目前认为发源于商代以前,发展到汉代,其制作规模及艺术性均达到历史的高峰。当时的印章均为匠人制作,是实用印章,后经过元代文人的倡导,至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