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法合成纳米硫化锌及性能表征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ZnSO<,4>·7H<,2>O、Zn(NO<,3>)<,2>·6H<,2>O)、Zn(Ac)<,2>·2H<,2>O和Na<,2>S·9H<,2>O为原料,用室温固相法和高温能量球磨法,并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制备纳米ZnS,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产物结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原料、表面活性剂及生产工艺对纳米ZnS的结构及形貌的影响,以及在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影响纳米ZnS形成棒状结构的因素。并分别探讨了这两种制备方法的反应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室温固相法制备ZaS纳米材料,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时,所得产物为β-ZnS,且结晶度较低,平均粒径约80~110nm,形貌为球形。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则平均粒径约20~30nm,形貌为球形且无明显团聚现象。形成纳米棒状结构的形貌与PEG的聚合度和研磨后放置时间有关,随着聚合度的增大,棒状结构的直径和长度都有所增加,但聚合度过大则PEG的链状结构不能在反应中完全展开,起不到模版剂的作用,得不到棒状产物。随放置时间增长,棒状结构的长度增加,直径基本不变。 高温能量振动球磨法制备纳米ZnS所得产物为由立方相向六方相转化的ZnS纳米晶,在乙醇中二次分散后的粒度在200~300nm之间;高温能量转动球磨法制备纳米ZnS,加热到300℃,所得产物为六方相纳米ZnS,即α-ZnS,产物的结晶度较高。在乙醇中二次分散后的粒度,在100~200nm之间。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在光学、磁学、催化等方面有很多的优良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金属、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贵金属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因其优越的催化性能更是备受关注。
在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案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性的数学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但在传统问题教学活动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和制约,采用大容量、集中性、题海式教学策略,设置大量的数学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活动,未能体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紧扣住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出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的问题案例,致使学生付出的解题“劳动”与所获得的解题能
本文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纳米TiO的工艺以及热处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分析(EDAX)、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对镀层的结构、成分和微观形貌进
糖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物之一,也是人类食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糖除了给人类提供膳食热量之外,也参与了生命科学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切萨雷·里帕的《图像学》为17、18世纪的艺术家提供了大量虚拟概念的拟人化形象参照,影响极为深远。里帕《图像学》中的象征不仅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传统,也暗含了新柏拉
本论文基于8-羟基喹啉和四吡咯设计了两类分别针对Zn2+和Fe3+的高选择识别探针,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利用8-羟基喹啉对一些金属离子的优越螯合性能,以其为主要构筑模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