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展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景观设计学的视角,从外文资料中翻译整理了一批古代喷泉起源、发展和演变的文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喷泉研究中的历史资料空白。资料涵盖了历史上喷泉的功能、形式、空间分析和水利技术的信息,对于建筑史上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喷泉则具体介绍了它产生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和创作者的构思立意。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喷泉演变的历史和趋势,是本文一个重要立场。本文提出,现代喷泉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当时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从调查当地水文资源、电力供求情况、居民生活方式和城市用地条件开始下手,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条件,理性的确定喷泉的规模、形式和日常运行时间。从生态条件出发设计喷泉,不仅有助于当地生态维持,也真正提高了喷泉实际的使用效率,使喷泉发挥了设计之初的景观作用。另一个重要的启发是培养成熟的喷泉审美观。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中国传统的园林水景更符合这一要求,也更加符合我国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所以推动社会喷泉审美观念回归到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上来,是喷泉行业走生态可持续的有力手段。第二章介绍世界水景观类型,从历史角度看待水景观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喷泉总体概念,重点讨论了历史上喷泉的作用。在第三章,本文从水利技术的角度总结出了喷泉历史演变的几个阶段:重力喷泉、人力畜力喷泉、蒸汽机喷泉和电力喷泉。在不同技术阶段下喷泉的规模、功能和艺术表现都有不同,本文探讨了这些变化。第四章重点分析介绍古今中外著名喷泉作品的创作背景、意义和对当今喷泉创作的借鉴作用。第五章讨论电力喷泉对生态带来的出现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尤其在当今的音乐喷泉时代日益严重。我国当代喷泉设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铺张、炫耀性质的潮流。从生态可持续角度来说,他的缺点在于费水、费电、费地。这种浪费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生态负担,特别是消耗煤炭资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宜人程度很低的大面积铺装空间。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从喷泉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古人设计喷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生态适应”,即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对喷泉的位置、规模、造型设计进行设计创作,建造出来的喷泉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生态现实,同时也满足喷泉的功能和艺术要求。这个思路对于现代喷泉的设计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各地纷纷开始兴建新的法院审判楼。法院对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时期设计的法院审判楼的空间和形象越来越成为关注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水平日渐成熟。城市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幕墙作为一种高层建筑维护结构,其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现阶段高层建筑幕墙的主要施工原料有玻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城市住区是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基本载体,亦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城
本文从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清洁生产治污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配套建设的8t/d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实际工程为例,简单阐述二氧化氯制备工段的生产主要生产设备、原材料、工艺流程、
<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
“清透法”系外感热病常用治法之一,其基本法则即“热者寒之”。组方配伍法则为邪犯卫表,清解宣透;邪入气分,轻清宣散;热入营血,散瘀透热。应用时应注意兼挟并顺应脏腑。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在地理实验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进行地理实验学习评价。本论文试图通过建立高中地理实验学习评价指标体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益增长,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精神生活成为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但目前我国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
“秋伤于湿”指中秋以前,秋之前半截也,乃伏气为病,属阳明从中气而化也。“秋伤于燥”源于《内经》,指秋风之后,乃秋之后半截也,因肺金本燥。总之,二者以“天人相应”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