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种族问题给美国社会尤其是黑人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美国的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姬虹就在她的《种族主义阴影下的美国黑人现状》中用一系列反映美国黑人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数字证实了美国后民权时代黑人的生存困顿。而科内尔·韦斯特在《种族当紧》一书中探讨黑人今日面临的危机的根源时,明确指出在美国整体的男权格局环境下,黑人妇女的生存状况尤为悲凄。因此我们可以说尽管民权运动以及60年代的一系列法案的生效使得黑人的政治及经济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多方面仍远远落后于白人,种族主义的阴影仍旧笼罩着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黑人的生存和情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爱的普遍缺失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说姬虹和科内尔·韦斯特等人的文章或书是一个基于实际调查的对美国社会问题的报告,那么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则是对种族和性别等问题的文学思考和表达,而且她涉及的历史时间更广,包括了民权运动前期,中期和后期。对爱的本质的剖析和探索一直就是莫里森创作的主题之一,而在《爱》中作者更通过对爱的本质的多方位的思考,写出了黑人在无爱的环境中的挣扎,心理的闭锁,扭曲和变态,来展现她作为一个黑人作家对当代黑人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注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就是对《爱》中爱的缺失这一影响黑人命运的重要问题的剖析。论文共分四章:
本论文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爱》这部新小说的作者托妮·莫里森的个人情况和小说内容,写作特点和成功之处,并就国内外对该作品的评论进行了概括。论文的第二章,笔者分“爱的缺失”和人物命运及“爱的缺失”和人物关系两部分详细地进行了《爱》中“爱的缺失”的主题分析。第一部分中主要写了爱的缺失和主要人物克西,梅,海德,克里斯汀和L的命运的关系。分析了几个主要人物一生在无爱的世界里挣扎。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写在几组重要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爱的缺失”的具体表现,包括变态的母女关系,冷淡的祖父和孙女的关系,冷漠的女性友情,和错位的夫妻之爱等。通过分析“爱的缺失”给书中人物带来的悲惨的人生经历,和扭曲的人物关系来看黑人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爱的缺失的普遍表现。论文的第三章把爱的缺失放到整个黑人社区里来讨论,来看黑人群体中,男人和女人之所以会成为爱的缺失的牺牲品和受害者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一部分阐述了无论是民权运动前还是民权运动后,都没有彻底改变黑人在经济上得不到保障,政治上被边缘化,而文化上又在美国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三大价值系统的侵蚀下失去了原有的“爱,关怀和为他人服务”的社区文化的局面。同时也指出了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即它的驯服,没有反抗性和盲目模仿使得它在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面前显得更加脆弱。因此笔者认为,在黑人社区这个在被美国白人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而又孤立的“贫穷的孤岛”中,“爱的缺失”已经成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在第四章得出结论:托妮·莫里森通过关注黑人社会整体的“爱的缺失”的生存状态和在此状态下的悲惨命运,来挖掘历史的真实面貌,向人们展现了后民权时代黑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表明在宣扬“民主自由博爱”的美国,黑人却仍然生活在贫穷孤立的边缘状态中,这对黑人的情感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使得黑人丧失了爱人和自爱的能力,最终走向了无爱的悲剧。而作者托妮·莫里森通过挖掘展现历史和现实的目的除了反映黑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之外,同时也是想借此来唤醒黑人社区甚至整个美国社会中爱的回归。从这点意义上说作者莫里森已经超越了黑人文化这一文化立场,转向一个更高更宽广的文化立意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