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淋巴瘤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资料分析,比较两者的能量参数(碘覆盖值、碘浓度、碘浓度差值及碘均一化比值),分析各参数对两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的价值。(2)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双源CT双能量资料进行能谱分析,比较两种病变的能量衰减曲线。(3)综合研究双源CT双能量多参数分析结果,探讨双能量CT成像模式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对全身各部位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筛选制定全身各部位双能量最优化扫描方案及扫描参数,达到图像高质量、辐射低剂量,并重建双能量数据供进一步分析。(2)获得所选30例淋巴瘤患者,28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能量CT图像,调入双源后处理工作站,分别得到两组病变动静脉期碘图、40-190kev的一系列单能谱图像及能量衰减曲线,利用双源CT对碘物质的分离及定量分析功能测量两种病变淋巴结在碘图上的碘覆盖值、碘浓度及病变同层大血管的碘浓度;并测量平扫图像、混合图像及一系列单能谱图像上病变淋巴结的CT值;对以上及后续所得分析指标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淋巴瘤在平扫CT值、动脉期与平扫CT差值(即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与平扫CT差值(即静脉期CT强化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组病变淋巴结所测相应数值,且三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在动脉期碘图感兴趣区(ROI)碘覆盖值(CTOA)分别为(31.86±11.98)HU和(11.53±10.43)HU,动脉期碘浓度(ICAP)分别为(1.75±0.77)mg/ml和(0.60±0.46)mg/ml,动脉期碘浓度均一化比值(NICAP)分别为(0.20±0.13)和(0.07±0.06);静脉期碘图感兴趣区(ROI)碘覆盖值(CTOV)分别为(40.09±10.68)HU和(20.64±13.17)HU,静脉期碘浓度(ICVP)分别为(2.18±0.66)mg/ml和(0.92±0.57)mg/ml,静脉期碘浓度均一化比值(NICVP)分别为(0.41±0.18)和(0.24±0.16),六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动、静脉期所测碘能量参数指标淋巴瘤组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组。(3)淋巴瘤在动静脉期平均碘浓度差值(ICD)高于转移性淋巴结组,分别为(0.43±0.73)mg/ml和(0.32±0.61)mg/ml,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动脉期在40-1900kev单能谱图像上所测病变淋巴结CT值淋巴瘤较转移性淋巴结组高,但在40-120kev单能谱下CT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能量衰减曲线不同。结论:1.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以从病变的CT表现上对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进行鉴别诊断。2.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碘物质分离及定量分析功能对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两种病变性质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一系列衍生图像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病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双能量成像简单易行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