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该问题在中美关系相关论著中时常被提及,但大多是在有关人权问题的论述中被简要涉及,专门探讨美国对西藏问题政策的著述并不多见。本文尝试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溯中美关系中西藏问题的产生、发展轨迹,分析这一问题同中美关系发展状况的互动情况,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社会舆论对这一问题的影响。 虽然西藏问题自六十年代起,便作为中美关系中人权问题的组成部分出现在中美关系中,但里根政府之前,这一问题从未在中美关系中占据突出地位。八十年代后期,两国间的摩擦和分歧逐渐显露出来。西藏问题被反华势力选中当作开展对华人权外交的重要工具。以1987年众议院通过的所谓“西藏人权问题修正案”为开端,国会开始不断在西藏问题上大做文章。与此同时,达赖集团也开始了针对西方国家的“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努力,目的是引起西方国家对流亡政府及其所指称的西藏人权问题的关注,把西藏问题这一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这两股势力结合起来,向行政机构施加压力迫其采取亲达赖喇嘛流亡集团的行动。但直到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时,在行政机构的坚持下,西藏问题一直没有上升为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分歧。布什政府任内,中美关系面临暂时困境,行政机构开始向国会作出诸如总统会晤达赖喇嘛一类的让步。里根、布什两届政府任期内,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之间围绕西藏问题的分歧,在这两个机构有关中美关系的分歧中是有代表性的。 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初,错误地把人权问题置于中美关系的核心,将包括西藏问题在内的人权状况同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美国政府对西藏问题的政策也在不停地左右摇摆,并通过1997 年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的任命,将西藏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年,美国社会上掀起一股西藏热,出现了新的一轮把西藏和达赖喇嘛浪漫化、神秘化的趋势。 本文的结论是:由于西藏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这一问题将会在两国关系中长期存在下去: 西藏问题不会发展成象台湾问题那样的爆炸性问题,不会成为中美关系中首当其冲的;西藏问题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传媒的炒作和舆论的误导起了很多负面的作用,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加以引导,纠正美国舆论, 让美国公众了解西藏的真实面貌,驳斥反华势力的无理指责,从而消解这一问题存在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