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该问题在中美关系相关论著中时常被提及,但大多是在有关人权问题的论述中被简要涉及,专门探讨美国对西藏问题政策的著述并不多见。本文尝试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溯中美关系中西藏问题的产生、发展轨迹,分析这一问题同中美关系发展状况的互动情况,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社会舆论对这一问题的影响。 虽然西藏问题自六十年代起,便作为中美关系中人权问题的组成部分出现在中美关系中,但里根政府之前,这一问题从未在中美关系中占据突出地位。八十年代后期,两国间的摩擦和分歧逐渐显露出来。西藏问题被反华势力选中当作开展对华人权外交的重要工具。以1987年众议院通过的所谓“西藏人权问题修正案”为开端,国会开始不断在西藏问题上大做文章。与此同时,达赖集团也开始了针对西方国家的“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努力,目的是引起西方国家对流亡政府及其所指称的西藏人权问题的关注,把西藏问题这一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这两股势力结合起来,向行政机构施加压力迫其采取亲达赖喇嘛流亡集团的行动。但直到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时,在行政机构的坚持下,西藏问题一直没有上升为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分歧。布什政府任内,中美关系面临暂时困境,行政机构开始向国会作出诸如总统会晤达赖喇嘛一类的让步。里根、布什两届政府任期内,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之间围绕西藏问题的分歧,在这两个机构有关中美关系的分歧中是有代表性的。 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初,错误地把人权问题置于中美关系的核心,将包括西藏问题在内的人权状况同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美国政府对西藏问题的政策也在不停地左右摇摆,并通过1997 年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的任命,将西藏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年,美国社会上掀起一股西藏热,出现了新的一轮把西藏和达赖喇嘛浪漫化、神秘化的趋势。 本文的结论是:由于西藏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这一问题将会在两国关系中长期存在下去: 西藏问题不会发展成象台湾问题那样的爆炸性问题,不会成为中美关系中首当其冲的;西藏问题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传媒的炒作和舆论的误导起了很多负面的作用,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加以引导,纠正美国舆论, 让美国公众了解西藏的真实面貌,驳斥反华势力的无理指责,从而消解这一问题存在的社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共分两个部分。上篇为理论篇,下篇为实践个案篇。 本文开篇首先诠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从是什么、为什么、改什么、怎么改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揭示课堂教学改革的
一段时期以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我国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虽然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很多地区
《史记》的叙事结构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而且包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它切合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在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反映。作为
本文对长输管道的焊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介绍了长输管道的特点及发展状况,针对长输管道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议,同时介绍了管道焊接新技术的未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其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他们中的大部分是脑力劳动者,体力活动相对较少。单纯的脑力劳动之后,如果没有适宜的身体锻炼,必然会使他们的健康
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诸多高校的数学基础课难以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小班化教学以及差异化教学模式。尽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制度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但是作为高校
本文旨在通过日本古代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来探讨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文化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过程中怎样吸收他国文化以发展本国文化的真面目,进而认识两国文化
汽车作为服务的对象,从被生产出来开始就接受各种服务。我国国内的汽车服务相比国外来说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起步晚,基础薄弱,服务理念尚未深入普及,从业人员整体专
目的:了解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现状,以对今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共分3个层,每层抽取2~4个县市,共有福州等
人类交际有两种形式: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际的全部过程。而人们在进行交际时,注重语言交际,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