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封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其发展演变有着与其它都城不同的特点。运河是开封的城市特点,也是它成为宋代都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运河能成为开封的城市特点,隋唐五代无疑为这一特点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隋唐五代开封与运河的关系,目前却不见有专门的论述。基于此,本文将探讨隋唐五代开封与运河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其演变的因素略作分析。全文共分三部分,以下具体介绍各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开封相关历史地理环境。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开封水系概述。概括了相关自然水系和运河渠道的情况,并对通济渠略作辨析。第二,开封历史沿革。简单介绍了隋以前的历史沿革状况。第三,区位优势。说明了河南区位优势对开封地位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隋唐五代汴州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的过程。笔者将此部分按不同时期分为隋、唐、五代三个时期,分期具体探讨不同时段的变化。隋代运河经历了建立和发展期。在建立期,开封运河由淮泗线和蔡颍线组成。在发展期,通济渠成为开封运河的主干,并在此后数百年的时间中,在国家漕运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对于运河的发展,隋代开封却没有随之发展,出现了运河发展与城市地位下降的背离现象。唐代运河继续了隋代运河的发展。此时开封运河包括了淮泗线、淮汴线、淮颍线以及泰西运河四条主要干渠。唐代开封城市经历了两次崛起,安史之乱前为政治崛起,安史之乱后为经济崛起。唐代汴州崛起奠定了它在五代成为都城的基础。唐代的运河为城市崛起提供了基础作用。在城市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在运河使用上出现了差异,导致了汴州与运河的关系,由安史之乱前的和谐发展演变为安史之乱后的相互冲突。五代运河整体处于衰落期。后周之前,淮泗线没有记载,淮汴线丧失了交通南北的功能,淮颍线仅维持了淮河以北的渠道,泰西运河没有记载。这一切都说明了开封运河的衰落。后周世宗以后,国家重新规划运河渠道,开封运河逐渐恢复了一定的繁荣。虽然开封运河衰落了,但是人们对开封的运河城市映象,并没有改变,还成为国家立都开封的重要依据。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制约和影响互动关系演变的因素。本文认为影响汴州与运河互动关系演变有如下五个因素。其一,洛阳限制了运河系统对汴州的影响。其二,仓储系统布局的影响。其三,军事活动的影响。其四,国家控制力变迁的影响。其五,主观认识变迁的作用。洛阳的限制作用和仓储布局是影响安史之乱以前开封与运河关系的主要因素。军事活动是影响安史之乱后,至于五代汴州与运河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控制力的变迁是影响安史之乱后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主观认识主要是指官员对运河经济作用的认知,这种认识经历了反感—认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了二者演变的整个过程,成为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创新点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复原了隋唐五代开封运河动态演变过程,考证和指出一些观点的错误。第二,隋唐五代开封城市发展过程的动态考察。隋唐五代开封城市经历了隋代发展与衰落、唐代政治和经济崛起、五代都城地位确立的动态发展过程。第三,隋唐五代开封城市与运河的关系论述。学界一般认为开封与运河存在“水兴则城兴,水亡则城衰”的过程。本文对此提出质疑,因为三个时期的关系并不是完全按照这种关系演变,而是出现了隋代运河发展与城市变迁的背离和五代运河衰落和都城地位确立的现象。第四,归纳了运河与开封关系主观认识的变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