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人失眠现况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和失眠的危害。研究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8~2016.1针对年龄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体检、门诊及病房就诊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有失眠症状(即: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的数量,将调查对象分为A组(无或仅有一项失眠症状组)和B组(有两项及以上失眠症状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躯体疾病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Hamilton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资料汇总整理录入Excel表。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共收集完整资料125例。最大年龄94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80.98±7.772)岁。其中男性66例,平均年龄(81.71±7.635)岁;女性59例,平均年龄(80.15±7.906)岁。本研究中老年人失眠患病率为36%,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老年人常同时合并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入睡困难、日间思睡等多种睡眠问题,其中存在两项睡眠问题者占26.4%,存在三项及以上睡眠问题者占33.6%。失眠症状以早醒(56.80%)、睡眠维持障碍(54.40%)、入睡困难(40.80%)为主。本研究中38.6%的老年人有日间功能损害。B组的老年人中有50.8%发生日间功能损害,A组有25.8%发生日间功能损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8,P<0.05)。日间功能损害主要以日间思睡为主(26.4%)。本研究中老年人平均PSQI分数为(11.5±3.38),B组PSQI平均分(12.59±3.373)高于A组(10.39±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B组的危险因素(OR=1.049,P<0.05),但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时,年龄未能进入回归方程(P>0.05)。比较60-69岁年龄组、70-79岁年龄组和80-89岁年龄组老年人B组的发生率,结果显示B组发生率随着年龄组的增长而升高(P<0.05),但90-99岁年龄组老年人的B组发生率低于80-89岁年龄(P>0.05)。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睡眠维持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3.6%、44.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4.809,P<0.05)。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PSQI平均分高于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5±3.953 vs 10.08±2.957,t=-2.095,P<0.05),提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B组老年人的脑梗死患病率为36.5%,A组老年人脑梗死的患病率为12.9%,差异有统计意义(χ~2=9.336,P<0.05)。冠心病与睡眠质量相关(r=1.400,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哮喘、慢性疼痛、抑郁与失眠症状有关(均P值<0.05)。在ESS评分和HAMD评分中,B组得分均高于A组(4.00±2.22 vs2.66±2.57,t=-3.119,P<0.05;5.95±2.12 vs 1.37±1.58,t=-13.676,p<0.05)。B组和A组的MoCA平均分数分别为20.73±5.15、23.45±2.59,前者显著低于后者(t=3.721,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中老年人失眠的患病率为36%。脑梗死、冠心病、哮喘、慢性疼痛、抑郁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有两项及以上失眠症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较低,更易出现嗜睡、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