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感”是以获得为基础而衍生出的主观感受。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便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流行语,对于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获得感”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标杆,更是检验课程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尺。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实践方面的难题。因此,深入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旨,依托教育系统七个要素的逻辑关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专项调查。借助调查问卷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现实状况,探究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的因素,并尝试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供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或过程后,由于满足了大学生自我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有所获、学有所感而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满足感、愉悦感和成就感。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已成共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突出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外部优质资源的利用上,教学改革的效果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的因素既有“老病痛”也有“新问题”:政策上传下达践行力弱、课外优质教育资源运用不充分、育人大环境优化不足,内外资源结合不佳弱化了获得感;教学内容与学生期待有差距,教学方法相对单调,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改革效果不突出弱化了获得感;教师亲和力不够,师生主体意识模糊、互动不足弱化了获得感;教学评估反映客观实际欠缺弱化了获得感。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眼于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大格局”: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合力;深化教学供给侧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调动师生双向互动,增添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定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