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矿业作为传统重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和逐渐枯竭的矿产资源形成了大量的矿山废弃地,长期闲置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资源浪费等复杂问题,因此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在矿山废弃地修复与再利用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植被覆绿的方式或有部分将矿山废弃地打造为矿山公园,传统方式忽略了矿山废弃地自身的特色与内涵,使得矿山废弃地的旅游价值没有得到良好体现。由此,站在旅游开发角度对矿山废弃地的旅游价值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的旅游价值适类讨论矿山废弃地旅游价值展示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矿山废弃地合理修复与利用,为矿山废弃地旅游开发提供新方向。本文以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探索矿山废弃地提取方法,在对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进行提取后,对区域内矿山废弃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区域立地条件和特征,从旅游利用角度将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划分为景观型废弃地、遗迹型废弃地、康养型废弃地、载体型废弃地和其他低旅游价值废弃地五种类型。利用旅游资源要素识别出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康养价值和其他价值,综合矿山废弃地类型特征后适类提出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旅游价值展示模式,最后选取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矿山废弃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借助ArcGIS、91卫图、LocaSpace Viewer等软件,采用遥感影像判读法、基于规则DEM的地形坡度提取法等方法对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及潜在废弃地进行提取,获得了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关键数据。(2)云南高原旅游价值主要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康养价值和其他价值五种类型。(1)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的美学价值主要通过自然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与艺术之美进行识别。其中自然之美可以从造型美、线条美、色彩美等角度进行识别,历史之美与文化之美主要通过矿山废弃地带给审美主体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等方面识别,而艺术之美是自然、历史、文化三者的融合与强化。(2)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的科学价值主要通过典型性、科技性、独特性和代表性进行识别。科学价值体现在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的矿藏资源类型、矿种品位的罕见程度与丰度,也体现在矿山建造方式及采矿技术,还体现在矿床地质特征及开采形成的剖面或岩石露头的典型性与代表性。(3)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通过有形的矿业遗迹、工矿业小镇和无形的矿业开采历史及工矿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识别。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采矿文物、矿产建筑、采矿业遗址及工业城市上,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工矿业文化中。(4)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的康养价值主要通过单体康养旅游要素和康养旅游环境两方面进行识别。康养价值既体现在具有康体养生功能的水、土、岩、气、生等自然要素中,又体现在适宜发展康养旅游的矿洞、矿道等矿区小环境中。(5)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其他价值主要通过不同维度评估,包括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消极价值、社会价值、遗产价值、品牌价值、休闲游憩价值等方面。(3)综合考虑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类型和旅游价值的特征,提出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旅游价值的展示方式主要包括矿山公园、矿业小镇、养生矿山和矿山游乐园四种。(1)矿山公园适用于美学价值较为突出的景观型废弃地,具体包括但不仅限于景区型矿山公园、科普型矿山公园、度假型矿山公园等形式。(2)矿业小镇借助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遗迹型废弃地,是对矿山废弃地内部要素的有机整合与利用,重点展示云南高原矿山废弃地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3)养生矿山主要适用于以康养价值为主的康养型废弃地,一般借助洞穴医疗、深地医学及康养旅游等相关理念进行打造。(4)矿山游乐园主要适用于载体型废弃地,具体包括矿山赛事场地和矿山游乐场两种表现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载体型废弃地的地形地势条件。(4)选取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绿汁镇矿山废弃地旅游价值包括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具有潜在的康养价值。其中美学价值能够通过绿汁江的自然之美、绿汁镇的历史之美与矿工认同感带来的文化之美进行识别,科学价值主要通过绿汁矿区矿产资源品位及丰度以及矿区采矿技术、矿山建造方式、矿区建筑、矿区地质特征等进行识别。历史文化价值通过绿汁矿业遗迹景观、矿区时代特色建筑以及“矿镇结合”的发展方式进行识别。康养价值是绿汁矿山废弃地的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利用。(2)根据立体条件与旅游价值表现,绿汁镇矿山废弃地主要采用矿业小镇的旅游价值展示方式,打造“共和国铜矿时光记忆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