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音乐训练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共享诸多感知与认知加工过程,音乐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学习的发展。范畴性是母语者言语感知的一个显著特征,反映儿童语音加工能力水平和精细化过程。普通话母语儿童对声调和嗓音起始时间(VOT)的感知均是范畴性的,7岁之前范畴感知能力随年龄发展不断精细。有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据表明,在超音段层面,音乐训练可以提升4~5岁学龄前儿童典型声调的感知敏感度;但音乐训练获得的音高经验对学龄前儿童声调范畴感知是否存在影响尚未获得行为学研究证实。而在音段层面,音乐训练获得的时长经验对普通话儿童VOT范畴感知的影响也未见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对4~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为期12个月的音乐训练,追踪考察有无音乐训练、不同训练项目及训练时间长短对学龄前儿童声调和VOT范畴感知能力的影响,为研究音乐训练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一、调查音乐训练对4~5学龄前儿童音乐领域的语音加工能力、言语领域的声调范畴感知和VOT范畴感知能力的影响;二、验证4~5岁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所获得的音高和时长加工能力能否跨领域迁移到言语领域,促进声调和VOT范畴感知能力提升;三、验证共享声音范畴学习机制假设(SSCLMH)、精准听觉时间假设(PATH)和音乐学习歌剧理论(OPERA)。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论文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有无音乐训练对学龄前儿童声调和VOT范畴感知能力有何影响?该影响是否与儿童音乐领域的语音加工能力紧密相关?2)不同音乐训练项目(音高训练或节奏训练)对学龄前儿童声调和VOT范畴感知能力有何影响?该影响是否由儿童在音乐领域分别获得的音高或时长经验跨领域迁移而来?3)音乐训练时间长短对学龄前儿童声调和VOT范畴感知能力有何影响?是否需要长期持续的训练才有可能发挥音乐训练的跨领域迁移效应?61名4~5岁普通话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音高训练组、节奏训练组和控制组。采用前测-中测-后测设计,研究对两个音乐组开展每周3次,每次40分钟,以音高训练(小钟琴)或节奏训练(非洲鼓)为主的音乐训练;控制组同时进行手工活动。实验开展前、训练6个月及训练12月后,三组学龄前儿童分别接受音乐领域的语音加工实验、言语领域的声调范畴感知实验和VOT范畴感知实验。音乐领域的语音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时,三组之间各项音乐语音加工能力均无显著组间差异。训练12个月后,小钟琴组和非洲鼓组音乐语音加工能力显著高于控制组,且两个音乐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的音高训练或是节奏训练,都能促进幼儿整体音乐能力发展。此外,训练12个月后,小钟琴组音高感知和音阶模唱能力显著高于非洲鼓组和控制组;小钟琴组和非洲鼓组同步节拍能力显著高于控制组。这表明聚焦音高变化的小钟琴训练增强了儿童对音乐音高及时长信息的敏感度,而聚焦节奏变化的非洲鼓训练则主要提升了儿童对音乐时长信息的处理能力。言语领域的声调范畴感知实验发现: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时,三组之间在声调辨认边界位置、边界宽度、范畴内及范畴间区分正确率方面均无显著组间差异。训练12个月后,小钟琴组的边界宽度显著小于非洲鼓组和控制组,且对范畴内刺激的区分正确率显著高于非洲鼓组和控制组,非洲鼓组和控制组儿童在辨认任务和区分任务中的表现无显著组间差异。这表明音乐音高训练不仅增强了学龄前儿童对言语领域音高精细化加工能力,还提高了其对言语音高声学特征的感知敏感性,而节奏训练难以提升学龄前儿童超音段层面的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此外,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钟琴组训练12个月时,声调范畴边界宽度缩小值与音乐音高感知提升量及音阶模唱成绩提升量均有显著或边缘显著正相关,非洲鼓组和控制组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由此可见,长期持续的音高训练可促进学龄前儿童对音乐和言语领域的音高信息加工,音乐家跨领域的音高加工优势在儿童学龄前即可显现。言语领域的VOT范畴感知实验结果揭示: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时,三组之间VOT辨认边界位置、边界宽度、范畴内及范畴间区分正确率均无显著组间差异。训练12个月后,小钟琴组和非洲鼓组的边界宽度均显著小于控制组,且两个音乐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音高和节奏训练都提升了学龄前儿童对言语领域时长信息精细化加工能力。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钟琴组和非洲鼓组的VOT范畴边界宽度缩小值和12个月音乐领域同步节拍成绩提升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控制组相关性不明显。因此,长期持续的音乐训练可促使4~5岁学龄前儿童将音乐领域时长加工优势跨领域迁移至言语领域,从而提升VOT范畴感知水平。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音乐训练不仅可以提升4~5岁学龄前儿童超音段层面的声调范畴感知程度,还可以提升其音段层面的VOT范畴感知程度,且该影响与儿童音乐领域语音加工能力发展紧密相关;二、不同训练项目影响训练效果,儿童通过音高训练所获得音高加工能力可跨领域迁移至言语领域,促进其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提升;儿童通过节奏训练获得的时长加工能力也能跨领域迁移至言语领域,提高其VOT范畴感知水平。三、训练时长影响训练效果:12个月音乐训练不仅提升学龄前儿童音乐领域的语音加工能力,还能有效缩小儿童辨认声调和VOT范畴边界宽度,提升言语领域的语音范畴感知能力,但训练6个月时,该优势并不明显。这一证据表明,音乐学习跨领域迁移影响语音感知是建立在长期训练的基础上的。总体而言,在超音段层面,本研究结果支持了SSCLMH理论假设,音乐训练对言语加工具有促进作用,音乐训练所提升的音高加工能力可以预测声调范畴感知能力。在音段层面,本研究结果支持了PATH理论假设,基于节奏的音乐训练可对音段层面的时长信息加工产生影响,音乐同步节拍能力与VOT范畴感知能力紧密相关。此外,本研究结果总体上验证了音乐学习的歌剧理论(OPERA)在音段和超音段层面对音乐学习跨领域迁移效应具有共同的解释力。音乐学习、尤其是乐器演奏,涉及多感觉通道之间的交互,可以增强学龄前儿童对音乐和言语领域声音特征的加工,有助于儿童早期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由于音乐学习对声音表征的要求更精准、重复的次数更多、对情绪的表达更强、对注意力的要求更集中,因而可以提高言语加工水平。但实验结果显示音乐训练效应在训练满6个月时尚未出现,因此本研究对音乐学习的OPERA假设进行了补充,提出对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训练应是长期持续的,短期训练未能显著提高其对音乐和言语音高及时长精细化加工水平。尽管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历时12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为音乐训练在教育和医疗康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明确了长期持续的音乐训练,尤其是乐器演奏,将对学龄前儿童听觉发展和言语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