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经济性病害,该病可由多种植物病原链霉菌(Steptomyces spp.)引起。由于其病原菌组成多样,给病原菌的检测带来较大困难。随着各种PCR技术的发展及在其他病害检测中的成熟应用,为探索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分子检测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本研究在前期获得的不同致病菌株基础上,通过筛选通用特异性检测引物和反应体系确立疮痂病菌的定性检测方法,并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摸索病原菌的定量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如下:1.马铃薯疮痂病菌定性检测:根据疮痂病菌特有的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基因txtA、txtB、txtC(P450)、txtD(nos)序列设计引物,对选择的4个疮痂病菌模式菌株CPS-1(S. scabies)、CPS-2(S. galilaeus)、CPS-3(S. acidiscabies)和CPS-4(S.turgidiscabies)的基因组扩增,筛选到一个通用检测引物B1/B2,该引物对马铃薯疮痂病原链霉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期测试的各非致病菌株均无目的条带。优化后反应体系对各模式菌株DNA的检测灵敏度为20pg/μL,定量转换为菌株孢悬液的浓度后,不同测试菌株有效检测浓度CPS-1为2.48CFU/μL,CPS-2为3.815CFU/μL,CPS-3为4.035CFU/μL,CPS-4为4.035CFU/μL。取样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疮痂病菌DNA、孢悬液、疮痂病斑组织及疮痂病土的定性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2.马铃薯疮痂病菌定量检测:根据通用检测引物B1/B2扩增获得的核苷酸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筛选到符合qPCR条件的引物RTA1/RTA2,经检测,其在各测试菌株中的扩增结果稳定,片段大小符合要求,并且无引物二聚体形成,可以作为qPCR检测引物。分别对4种测试菌株的孢悬液进行定量并提取DNA,稀释至不同浓度作为模板,利用qPCR技术建立标准曲线。利用建立的标准曲线对土壤样品及病组织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可对样品进行定量测定。3.本研究中还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检测了导致马铃薯发病的菌株CPS-1的最低孢悬液浓度,浓度梯度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低发病浓度为7.35×103CFU/mL。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新一轮课程改革着力于实现课程教学的优化。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向教師提出更高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
成语是汉语文学的一种独特现象,其本身就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以及思想道德文化。
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
油菜是一种以榨取食用油为目的的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广泛栽培的一种油料作物。中国是油菜大国,产量及种
个性化教学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然而,国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实际状况,为了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主体,以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属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从小学的懵懂无知到高中成熟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教师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
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完成学习?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应在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注意培
教学设计从呈现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多个任务情景,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饱含浓烈的人文内涵,在知识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人本位教育中担负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