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2015年新《环保法》颁布并实施,在环境监督、公众参与、法律责任归属等方面均做出重要修改,为规范环境合规行为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重污染企业作为环境监管重点关注对象,新《环保法》的实施意味着其正常生产经营将会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制,而投资作为企业利润创造的重要部分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分析新《环保法》对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十分必要,对于丰富环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2015年新《环保法》颁布并实施,在环境监督、公众参与、法律责任归属等方面均做出重要修改,为规范环境合规行为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重污染企业作为环境监管重点关注对象,新《环保法》的实施意味着其正常生产经营将会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制,而投资作为企业利润创造的重要部分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分析新《环保法》对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十分必要,对于丰富环境规制的微观经济后果,推动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并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为识别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与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因果效应提供了准自然实验环境。利用新《环保法》这一外生冲击,本文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法,通过对比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前后受影响较大组(实验组)与受影响较小组(对照组)的投资效率差异,从时间维度和企业维度进行双重差分以检验新《环保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采取平行趋势检验、PSM-DID等方法进一步确保政策识别方法的稳健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新《环保法》实施显著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效率。中介效应的结果显示,新《环保法》通过增加企业风险进一步倒逼企业降低过度投资规模,实现投资效率的提升。此外,本文检验企业内外部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处地区为东部地区,法律环境较好地区,对声誉损失更为敏感,所处行业竞争力大,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二者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说明当新《环保法》具有较好的落实程度、具备一定风险敏感度以及风险应对能力时,新《环保法》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反映出落实新《环保法》、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应对环境规制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肯定了强化环境规制力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研究结果,本文针对新《环保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政府、企业如何通过环保法律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上述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新《环保法》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对于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曝光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食品安全、生态污染、职工权益、企业诚信等,社会责任的缺失关系到各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关注从纯粹的财务绩效转化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管理者自身特质与企业决策息息相关。为了反映事实决策中人性的复杂性与差异化,行为经济学家提出了社会偏好理论,即行为主体关注他人收益或行为的倾向。而管理者的亲社会偏好是否也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文章
转型升级时期的中国所目前面临的一个颇为尴尬的局势就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企业“道德滑坡”的现象日益增多。负面事件爆发后,涉事企业随即会采取各式各样的应对策略以修复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减缓股东财富损失,但其作用效果却不尽相同。企业应该如何做出合适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修复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保护股东财富不受损失?企业应对策略与股东财富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呢?因此,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收购活动越来越多。由于监管环境较为宽松,为了快速占取市场份额、获得产业上下游控制权或者快速进入某一领域,或是出于羊群效应的影响,诸多并购方不惜以高额溢价收购对方企业,并购热潮中高溢价收购时常涌现,并购潮降温后高溢价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问题及经济后果也逐渐显现。现有关于商誉减值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环境、并购当时的特征、管理层自利动机和CEO特征展开,较少关注高管团队群体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发展,高管的身份从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代理人转变,高管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获得利益相关者持续稳定的资源投入。然而,近年来财务舞弊、产品造假等社会责任缺失行为曝光导致高管被迫离职的事件时有发生。高管开始意识到,企业不仅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应该避免做出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缺失会对企业中重要高管的职位变动产生何种效应,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目前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于2020年已经实现全面脱贫。然而,在贫困人口的显性贫困维度得到改善的同时,由于脱贫绩效评价标准与扶贫效果的长期性相矛盾,返贫现象突出,容易跌入“贫困黑洞”,形成“隐性贫困”。因此,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的可持续机制如何建立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隐性贫困”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隐性贫困”问题,进而达成
当前,发达国家推进再制造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在要素赶超计划中不断追赶,在这种“双向挤压”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众多外部挑战与制约。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传统行业普遍面临市场需求骤减、利润率下滑等现象,而金融投资相比实业投资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这就吸引了大批制造业公司将公司资源投向金融领域,金融投资活动愈加频繁。然而,这种短期获利行为是以牺牲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而且还违背了我国强调金融业是为实体
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曝光,严重损害公司及其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对企业绩效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于企业而言形成了一种危机情境。在这一危机情境下,企业通过发表声明来维持企业及其产品的正面态度,是一种旨在缓解负面影响的社会责任行为。这不仅与企业前期常态情境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不同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相关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现实情境。厘清这种跨情境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影
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中坚力量已经取得了由0到56789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且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以家族形式存在,说明家族企业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浪潮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家族企业更关注社会公益性项目,在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方面也贡献了重要力量,更加说明这类企业是一个拥有强劲生命力和前景的组织。然而,家族企业
股票交易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我国的A股市场在自1990设立以来的30年间,依托我国作为广阔的市场优势实现了迅猛发展,引领新兴市场的崛起。但对比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我国在全球金融市场领域的话语权显得相对弱势,这是我国长期以来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市场增长速度不匹配导致的。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近年来
随着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监管理念的调整,采取了创新式的监管方式。交易所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疑点,向其下发问询函并要求在限期内回复函件,这种问询函监管方式近期备受各方关注。然而,关于问询函监管对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影响研究还十分有限。问询函作为一种外部监管措施,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使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动减少尚有确定性结论。因此,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的经济战略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