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村人口,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推动安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能得到完全释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围绕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文章首先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一方面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角度具体考察安徽农民消费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将安徽与全国及周边省份作对比,研究安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收入和非收入两个层面全面考察影响安徽农民消费的因素,其中,收入因素方面,实证分析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非收入因素方面,分别揭示价格、利率、商品流通体系、公共产品供给等因素的影响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从1993到2013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消费水平逐年上升,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消费层次仍比较落后。在影响安徽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中,收入是最根本的因素,其中,现期收入、过去收入以及持久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显著;同时,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强。此外,非收入因素中,价格与安徽农民的消费支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利率对消费行为的调控作用不稳定,而商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都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的地域和文化特点,得出政策建议:发挥安徽茶叶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以及转变旅游经营方式、积极发展旅游业都可以大大提高安徽农村居民的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进而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此外,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增大公共产品供给也对农村居民消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