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以小学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状况决定了居民使用的便利程度,影响着居住生活的质量。小学教育设施是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居住区各项生活设施配套的完善,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居住生活质量,我国从建国之初就开始采用一系列的功能指标来指导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主要以居民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为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人口结构有了极大的变化,家庭户均人口数减少,城市居民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发生了很多变化,设施配套的标准虽然做出一定的调整,但设施的现状配置与居民的需求之间仍然不相适应。 在居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中,小学教育设施的配套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是最具有典型性的。本文以上海市虹口区的小学教育设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层面:(1)上海市与虹口全区;(2)虹口区的街道;(3)学校,来研究设施配置的需求与状况。通过小学设施配套状况的研究,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研究发现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学龄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明显下降,小学设施数量也随之减少,校均学生数不断减少。学校数量虽然略高于人口数量对应的需求,但是绝大部分学校的用地面积不符合标准,部分学校建筑面积不符合标准;人口密度较低的街道学校服务范围重合小,而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学校服务范围重合大;人口密度较低的街道的学校学生居住在街道范围内比例高,而人口密度高的街道学生住在街道范围内的比例较低。从抽样调查的数据统计来看,家庭人口数、家庭收入水平及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学生的就学状况有一定影响。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水平提高、学校服务范围扩大,学校的服务范围往往难以避开城市道路,甚至有城市干道穿越,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受到很大影响。
其他文献
20世纪下半叶,随着城市建筑理论的发展很多建筑师或者理论家将类型学引入到建筑学中,由此为处理城市之中新旧建筑形式之间的和谐关系问题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背景下,“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在消逝,景观模式化痕迹加重,城市的形象在弱化,城市的景观与形象逐渐走向趋同。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形象与自身
当前世界的能源格局是以化石燃料为主,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并存。虽然化石能源是当前的主要能源,但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低效开发和利用会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温室气体的排
当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热,云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诟病弊端诸多,是由于传统村落的保护牵扯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综合问题,需要聚合多方力量同时发挥作用;不能仅仅从建筑
随着世界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在1999年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并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东北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在我国范围内增长相对较快,因此老年人的活动场所
学位
2010年,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并开始运行。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改变了沈阳市民出行方式和需求,公共交通格崩也由以常规地面公交为主转向常规公交与大运量、高效率的城市轨
20世纪后,工业革命给人们在物质上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满足的同时,却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过度消耗,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破坏……人们在经历了数次全球性的能
徽州传统建筑是徽州地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地区文化历史的实物印证,也是研究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与艺术发展历程的宝贵依据。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徽州传统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速度加快,铁路客运综合枢纽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铁路客运综合枢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向复合型、通过式和服务型的方向发展。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