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乳腺癌导管造影主要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这些征象与ER、PR、C-erbB-2表达情况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标本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洛阳市乳腺病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乳腺病患者。病例均为女性,单侧发病,年龄21-70岁,平均45.5岁。患者均伴有自发性或挤压后乳头溢液。影像资料的采集:采用意大利Giotto(吉特)公司生产的Mammomat型高频钼靶x线机,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先行头足轴位(CC)和内外侧斜位(MLO)钼靶摄片,再行造影检查常规选用离子型对比剂30%泛影葡胺0.5-1.5mL,一般进针不超过1cm,将造影剂缓慢注入。注射时有阻力感或患者感觉胀痛时拔出针头,即刻拍钼靶轴位、侧位片,全部乳腺钼靶X线摄片诊断由专业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2位以上高年资医师盲法阅片。病理资料的采集:由我院病理科采集手术中标本制作切片,出病理检测单,并进行免疫组化ER、PR、C-erbB-2的组织学表达,其阳性表达为细胞核或细胞浆或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每张切片中阳性细胞>25%为阳性(++),≤25%或无阳性细胞为阴性(-),以上病理资料均从收集的病历中获得。有关数据应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导管造影病变发生部位对76例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造影检查结果,乳腺癌为40例,病变位于I级导管内12例(30%),Ⅱ级导管17例(42.5%),Ⅲ级导管4例(27.5%)。其中36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变位于I级导管内22例(61.1%),Ⅱ级导管内9例(25%),Ⅲ级导管内5例(13.9%)。结果分析乳腺癌病变常累及Ⅱ、Ⅲ级导管,而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I级导管。病变发生部位对于鉴别乳腺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显著差异。(2)乳腺导管造影X线征象本组40例乳腺癌影像表现为:①导管壁光滑规则的充盈缺损12例(占30%),管壁不规则充盈缺损28例(占70%);②导管壁完全中断26例(占65%),导管壁不完全中断14例(占35%),③导管壁破坏22例(占55%);④导管明显扩张12例(占30%);在36例乳头状瘤病中,乳腺导管造影x线表现为①导管内充盈缺损36例29例(80.5%),不规则充盈缺损7例(19.4%);②导管壁破坏9例(25%);③导管壁破坏,呈截断征7例(19.4%);④导管扩张21例(58.1%)。从影像学特征上鉴别乳腺癌与乳头状瘤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0.05)。(3)乳腺癌导管造影影像学特征与ER、PR、C-erbB-2表达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我们对40例乳腺癌导管造影表现(管壁光滑和管壁毛糙)两种直接征象与免疫组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在乳腺导管壁光滑和管壁毛糙上有23个阳性,阳性率为57%(23/40);PR在乳腺导管壁光滑和管壁毛糙有20个阳性,阳性率为50%(20/40);C-erbB-2在乳腺导管壁光滑和管壁毛糙有14个阳性,阳性率为32%(14/40)。经统计学分析,乳腺癌导管造影影像学特征与其ER、PE和C-erbB-2表达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1.乳腺癌导管造影主要X线表现为导管内肿瘤不规则生长,主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主导管以远端显示管腔内不规则或突然中断充盈缺损,导管失去弹性,内壁凹凸不平,如虫蚀样,局部管腔不光滑、僵硬,断端不整齐,呈刀切样或鼠尾状,出现以上征象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熟悉这些影像特征,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2.伴有血性溢液且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中,以早期乳腺癌多见。因此,乳腺导管造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3.乳腺癌导管造影特征性表现与ER、PR、C-erbB-2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