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上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b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蔬菜品种,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黄瓜霜霉病给黄瓜的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防效,在黄瓜生产种植中使用广泛。为了保证黄瓜的食用安全,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和黄瓜中的吡唑醚菌酯,并通过两年三地的田间试验研究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残留,通过最终残留试验为30%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上的安全使用提供合理施药建议。对30%的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检测黄瓜和土壤中的吡唑醚菌酯的分析方法。土壤和黄瓜样品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净化过程采用吸附剂N-丙基乙二胺(PSA)。采用该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吡唑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其在0.2-50.0μg/m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该方法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02 mg/kg和0.05 mg/kg。其在土壤和黄瓜中的添加水平为0.02-5.0 mg/kg时,回收率>92.15%,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7-5.42%。本实验检测方法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2014-2015年分别在贵州、广西和天津三地的进行30%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土壤和黄瓜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研究。田间消解动态施药剂量为270g a.i/ha,在2014-2015年,在施药2 d后,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残留量就小于最小定量限(0.02mg/kg);在土壤中残留量数据没有规律,因此未计算出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黄瓜中的消解半衰期。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药量180-270 g a.i/ha,施药4-5次,2014-2015年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3.70 mg/kg-0.43 mg/kg和0.49 mg/kg-0.60 mg/kg,5 d采收的黄瓜样品检测结果小于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GB 2763-2014)。因此,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推荐施用剂量和施药次数下使用是安全的。最后,本文研究不同的环境因子对土壤中吡唑醚菌酯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吡唑醚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因素为有机质含量、湿度和温度。吡唑醚菌酯室内模拟试验中降解的半衰期在80 d左右,属于易降解农药。
其他文献
期刊
融资租赁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具有独特的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特质,在满足目前“三农”领域的融资需求方面具有极大的功能优势和发展空间。农业生产者融资困难的
期刊
期刊
本文根据试验台液压元件的油液污染耐受度要求,进行了液压滤油系统及其污染监控设计,提出了保证过滤效率的主要技术要求,工况运行及油样检测表明该系统的油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水稻条纹病毒( 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病,该病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并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RSV是一种多组分RNA病毒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日本称“舞茸”,是一种名贵的食、药两用菌,近年来作为高级保健食品,风行北美和日本市场。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
作者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从贵州、山东和广东等省份的土样中分离到156株真菌菌株和放线菌菌株,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活性菌株的筛选研究。筛选出5株高活性菌
利用从红树中分离到一株对多种病原物具有最强活性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III-1,通过质粒消除确定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在染色体上。分析抗菌活性的物质及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解淀
由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研究表明,尽管不同细菌使用特有的方式侵入寄主,但有一种机制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