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它的学科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容置疑的接受信息化社会对其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严峻挑战。教育技术的内涵能否与时俱进,人才培养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对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探讨。  社会需求决定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课程,因此,注重实践类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就业,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属于实践研究,研究思路是首先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根据实践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三结合”教学实施模式;最后以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为例,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并调查分析实践效果。本研究旨在提高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为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经验。  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以及用到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阐述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从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能力需求,以及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四章,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三结合”实施模式;  第五章,实施阶段,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为例,对“三结合”实施模式进行实践并分析实践效果;  第六章,得出研究结论,指出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一直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所产生的种种变化,同样对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数量、规模居首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理论界应当格外关注的发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更加蓬勃发展时期。在学校教育中,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强调学生的培育要德、智、体、美等的全面的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在学校教育中,
根据马癐堤、杨柳船行堤现存的工程主要问题:堤身单薄矮小,堤身堤基渗漏、脱坡,江岸崩塌严重,抗冲刷能力低,建筑物破损漏水等,经过抗滑稳定和渗流稳定计算,提出了确实可行的
高校学生会是高校管理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组织之一,它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会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可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
书面语言表达题型在语文教学与考试中占有重要比例,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的课题。中华民族是在诗性智慧作育下繁衍、挺立世界
课程不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还是一个涵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它具有“社会控制”的特性。课程的社会学基础研究,即是社会对课程的作用过程的揭示,具体来说就是要研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