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土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阻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掌握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和时空演变特征,并进行模拟预测和分区管控,有利于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土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阻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掌握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和时空演变特征,并进行模拟预测和分区管控,有利于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本文利用RS和GIS技术,以龙口市为研究区,2009年、2014年、2019年为研究节点,500 m×500 m格网为研究单元,通过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格网化处理后的各指标为基础建立土地生态安全格网数据库,以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单元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并划分为高安全、中高安全、中等安全、中低安全、低安全5个等级,完成三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进行土地生态安全演变特征分析,并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4年土地生态安全预测,以2024年预测结果和2019年评价结果为基础进行分区管控。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龙口市土地生态安全时序演变特征2009年、2014年、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37、0.552、0.570,呈现递增的变化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面积分布趋势各有不同,但均以中高安全和中等安全为主,其中高安全和中高安全面积呈现递增的变化趋势,中等安全、中低安全和低安全面积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2009年、2014年、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最低的乡镇分别是东莱街道、徐福街道、东莱街道,最高的均是七甲镇,其中东莱街道、龙港街道、北马镇、黄山馆镇、七甲镇、石良镇、东江街道、诸由观镇、芦头镇、兰高镇和下丁家镇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新嘉街道和徐福街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均呈现出由低安全向高安全转变的变化趋势。(2)龙口市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演变特征2009年、2014年、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山地丘陵区优于北部平原区,远离城区的乡镇优于城区附近的乡镇优于城区所在的街道。2009年、2014年、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03、0.777和0.778,土地生态安全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性且集聚性不断增强;LISA集聚图均以不显著区域占比最大,整体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正相关性集聚特征,虽然高-高集聚区面积始终高于低-低集聚区,但2019年出现将要持平的迹象,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南部和黄水河流域附近,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城区、西部经济开发区和北部东海旅游度假区,且中部和北部区域不断扩大。2009-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变化中共有22类图谱单元,有17类发生了变化,变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54.936%,其中以中等安全向中高安全的转变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下丁家镇、七甲镇、石良镇、兰高镇和诸由观镇。土地生态安全变化模式图谱以稳定型占比最大,主要分布于中部,呈现由北向南的“人字型”状,稳定型、后期稳定型和变化型中最大变化模式的落脚点均为中高安全,前期稳定型中最大变化模式的落脚点为高安全,土地生态安全性越来越高且趋于稳定。(3)龙口市土地生态安全模拟预测2024年土地生态安全以中高安全和高安全为主,两者占区域总面积的66.858%,与2019年相比,高安全和中等安全面积呈现递增的变化趋势,中高安全、中低安全和低安全面积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2024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平原区低,南部丘陵山区高,与2019年相比,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各等级更加集聚,呈团片状,且北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性存在降低的趋势。全市划分为退化区、稳定区、提升区三种。退化区要控制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严防建设用地扩张,加快产业升级,加强旅游区监管;稳定区面积最大,在延续目前发展模式的同时应注重防范地质灾害,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提升区可以延续目前的发展模式,同时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向正向发展。
其他文献
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PHCZ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在世界各地土壤中被普遍检出,鉴于其土壤生态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溴咔唑(3-bromocarbazole,3-BCZ)和1,3,6,8-四溴咔唑(1,3,6,8-tetrabromocarbazole,1,3,6,8-TBCZ)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群落结构、氮碳循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煤炭最多的国家,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物,约占煤炭总量的10%~15%。频繁的煤炭开采活动导致煤矸石累积量的极大增加,使其成为数量最大的工业残渣之一。数量庞大的煤矸石除了堆积于土地之外,也会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再利用,在煤矿区,将煤矸石用于采煤塌陷地的充填复垦是较为常见的利用方式。然而,煤矸石中含有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在其堆放和利用过程中会不同
可持续的土壤管理要求对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的变化进行可靠和准确的监测。但是近年来随着生物炭(Biochar,BC)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常规的有机质测定方法(化学试剂或高温氧化)无法区分土壤中的原有机质和外源生物炭,使得准确定量生物炭改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变得困难,这严重影响了土壤肥力评估。因此,探究一种可以测定施用生物炭土壤中实际有机质含量的方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形成过程、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盐渍土成为其主要的土壤类型。受当地淡水供给时间短、盐渍化程度严重等条件限制,黄河三角洲滨海农区主要采用单次大定额水量的漫灌方式在春季进行压盐洗盐,以保障盐碱农田的及时春耕。但是大面积的灌水压盐,在降低了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同时,还会淋洗掉土壤中氮、磷养分,造成养分进入地下水、湖泊、海洋等水体中,产
地膜是继种子、化肥、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物质资料,因其具有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更快的发育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目前,地膜的生产原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化学性质稳定,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加之当前残留地膜回收再利用技术和机制欠缺,导致随着地膜使用量及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膜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残留在土壤中的大块地膜在太阳辐射、风化、机械破碎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共
在小麦苗期生长中存在诸多非生物胁迫,其中以干旱和盐胁迫尤为普遍。干旱会导致小麦冬前生长受到抑制、分蘖不足,难以为后期高产奠定良好基础。盐胁迫不仅使植物矿物质营养缺乏,严重还会导致植物死亡。添加外源褪黑素可提高植物抗非生物胁迫能力,具有调节水分平衡,维持叶绿体的完整性,调节硝基氧化稳态和脯氨酸代谢等作用。但是褪黑素在小麦抗非生物胁迫应用上还存在作用剂量不明确、农业实际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筛选小麦苗期
化学合成型缓释肥具有将营养元素丰富、合成工艺简单、长效缓释功能等特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被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型缓释肥仅含有的氮养分,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降解和释放,不能完全满足短生长周期作物的营养需求;并且目前多集中于对化学合成型缓释肥溶解性能的考察而忽略其养分释放的机制的研究;另外由于传统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从而导致引起昂贵的生产成本,这些都将会极大的限制化学合成型缓释肥的快
包膜肥料是一种新型控释肥,通过在化学肥料的表面覆盖一层膜壳的方式制成。合成有机聚合物因其对环境因素不敏感,制成的肥料释放时期较长,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膜壳材料。在包膜肥料施入土壤、内部养分释放完全后,残留膜壳可以被视为微塑料,经风化作用成为粒径更小的成分,可能会影响重金属污染物的分配、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因此,需要探明膜壳微塑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界面化学行为,以及长期施用包膜肥料后膜壳微塑料对土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设施主栽蔬菜之一,在长季节栽培过程中,非生物胁迫引起的叶片早衰或叶片自然衰老成为限制黄瓜高产的重要原因。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小分子吲哚类物质,可以参与调控植物叶片的衰老。但关于MT延缓黄瓜叶片衰老的生理与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试验以‘津优35号’黄瓜为试材,以黑暗模拟衰老,研究不同浓度MT(0、50、75、100、125、1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病害的侵染,这导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对全世界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上两大细菌性病害,而纹枯病是水稻中最具破坏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长期以来,化学杀菌剂可直接作用于病原菌并迅速彻底地将其杀死,因而在农业中应用广泛。然而,长时间过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不仅会导致病原菌抗性增加,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还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