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社会经济发达与否,食物和水一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1994年9月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震动了中国和世界。2001年,莱斯特-布朗在《生态经济》中再次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10多年来,布朗关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预言正变成我们身边无奈的现实。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摄取的肉食品超过60%来自猪肉,这种食肉的习惯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也难以改变。稳定猪肉生产供应已成为政府关注民生、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正从传统的散户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猪业正面临着土地供应和环境保护两大因素的制约。广东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珠江三角洲是全省经济核心所在,而东莞市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最快、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更是供港供水工程必经之地,规模化养猪业面临的两大制约因素更加突出。经济发达地区还要不要发展规模化养猪?如何稳定生猪生产供应,治理规模养猪业环境污染,保护日益重要的水资源?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日常工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尝试运用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从分析国内外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状况及污染治理入手,以东莞市为例,着重分析该市规模化猪场废弃物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情况,探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广东继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猪业是不容置疑的,加强对规模化养猪业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东莞作为广东社会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地区,对规模化养猪场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是消极的,依靠传统行政命令,采取强制清拆整顿和简单搬迁措施无法达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政策效果。政府在考核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过度追求GDP指标是产生问题的重要根源。真正转变政府公共管理理念,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和规模化养猪场的积极性,才能妥善解决规模化养殖业先污染后治理的问题。本文的创新在于打破以往主要从技术方面研究规模化猪场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的做法,尝试从政府行政管理与污染技术治理相结合的方向,探讨规模化养猪场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