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一部分,调查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以普通体检人群作为对照,分析其高发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归纳总结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超声造影(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内的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并将之与病理学特征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一方面,为采信或选用何种影像学检查对初筛发现的肝脏占位进行定性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为肝脏良性、恶性占位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17721例CH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与同期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21629例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分析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与CHB、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归纳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并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进行阐释,总结肝脏良性占位与肝癌的鉴别要点。结果第一部分:与普通人群相比,CHB患者的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更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发病率更低,分别为11.8%vs 8.7%、8.2%vs 1.6%、20.6%vs 2.4%、0.006%vs 0.042%,均P<0.05,肝细胞腺瘤白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P<0.001),30~49岁最高,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第二部分:与恶性病变相比,肝脏良性占位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病灶内部回声均匀,CEUS、CT和MRI增强扫描呈现“快进慢出”的特征。其中,肝硬化结节超声多为混合回声(81.1%,7944/979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富或无血流信号(91.2%,8933/9796),CEUS和CT、MRI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多呈等或稍高密度,强化均匀,普美显增强MRI肝胆期等信号;当其体积增大,伴内部回声发生不均匀改变,血流动力学或增强检查出现异常时,提示恶变概率升高。77.8%的肝血管瘤超声显示为高回声,与小肝癌相比,它的四周与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固有动脉流速更低,门静脉流速更高。肝囊肿彩超常表现为内部无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易诊断。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可见特征性的纤维组织增生(80.0%,8/10)、“星芒状”中心瘢痕(50.0%,5/10)。肝细胞腺瘤体积较大时可显示为边界欠清,多存在脂肪变性,故MRI的T1序列显示高低信号混杂,T2压脂显示低信号,同相位等信号,反相位信号轻度减低;MRI增强扫描中可见肝胆期呈等稍低信号,可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胆期高信号或轮辐样变化)鉴别,另肝细胞腺瘤整体呈现“快进慢出”,与肝细胞癌“快进快出”的特点明显不同。结论CHB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相关。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硬化结节的初筛可选用彩超检查,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需要进行CEUS和CT、MRI增强扫描,必要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研究总结的肝脏良、恶性占位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肝硬化结节和肝血管瘤的超声声学和血流学特征,能够为早期识别肝脏占位的性质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