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塔是指完全由天然石材建造成的塔。石塔作为石质文物的一个重要种类,记录了我国的古典建筑文化与艺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塔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中国大地,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它的存在涉及了我国古代的多门学科和领域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属于长江的上游地区,周围被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主要是丘陵和山地,拥有了建造石塔的大量石材资源,而且重庆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佛教的发展源远流长,所以石塔建筑在这一地区广有分布便不足为奇。他们的存在即体现了古巴地人民独特的建筑艺术,又包含了这一地区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十分珍贵。这些石塔处于重庆独有的湿热少阳光的环境中,防潮,放酸雨,防风化,甚至是抵抗地震的问题都成为保护这些珍贵石塔所要面临的问题。目前来看重庆地区石塔的损坏因素主要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石材的热胀冷缩使其内部与表层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产生的裂缝;来自酸雨、溶盐和霉菌的侵蚀造成的迫害。石塔由于受这些因素的作用,引起了石材的崩塌和开裂,甚至是表面的腐蚀造成的文字和纹饰的破坏,使石塔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石塔等石质文物的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清洗技术,清除包括尘埃、油烟、霉菌、溶盐以及硬质沉积物在内的覆盖于石材表面的危害物;黏结加固技术,通过添加加固剂渗透到石塔中的方法来使石材的机械强度提高;防风化的技术,针对由于地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引起的石材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变化的情况进行防护。石塔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对它的保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我国目前对石塔的保护方案的撰写起到了规范作用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①。在国际上,则在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等机构的促使下,由各个国家基本达成了一系列共同遵守的协议。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了重庆地区的四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石塔,在我国的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大背景下,探究重庆石塔在重庆地区的独有环境之下的保护技术与现状。全文以重庆石塔的所处环境、石材质地以及形制特征为切入点,总结重庆地区石塔的特点,讨论分析石塔在重庆的地域环境下的保护方法。将保护的方法按照表面清洗、黏结加固、防风化等方面重新进行分类整理,分析重庆石塔的保护方法,重点研究其在重庆地区独特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特有石材情况下的损坏情况,论述重庆地区现存石塔的保护技术和保护现状。通过对重庆地区石塔保护现状资料的搜集,对全国大环境下石塔保护现状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试图对目前石塔保护的现状加以梳理概括,使人们得以清醒的认识到重庆地区乃至全国的石塔保护现状,呼吁人们给予这些弥足珍贵的古建筑文化遗产多一分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