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是因为农户具有“财务残缺”的特征,农户家庭的生产活动风险高、周期长以及收益不确定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排斥程度,金融机构因运营成本高和收益率低对农村金融市场望而却步。我国高度重视这一难题,2004年至2016年间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农村金融改革做出批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搭建起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合作性银行并存、大中小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制度体系,供给侧改革效果显著。然而,农户金融排斥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因此,对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微观主体——农户进行分析十分重要。特别的,农户金融风险偏好、农户借贷行为始终是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基于以上背景,科学分析金融意识、风险偏好以及社会信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和成因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农户金融风险偏好与借贷行为的分析框架,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基础上,通过利OLS基准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农户金融意识、风险偏好、社会信任等因素对农户正规贷款与民间贷款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金融意识越强、风险偏好越高和社会信任程度越高的农户,其正规借款、民间借款金额越高。第二,金融意识越强、风险偏好越高的农户,其民间借出款更多,但是社会信任对农户民间借出款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农业人口数量越多、家庭规模越大农户的正规借款和民间借款金额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农户的正规借款额和民间借出款越多,户主年龄和民间借款金额存在倒“U”型关系。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要促进普惠金融建设,提升农户金融意识;二是要多渠道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缓解信贷约束;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化建设;四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