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语篇分析视角下新闻报道的态度对比研究——以利比亚战争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篇分析是一种以研究公众语篇为导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通过分析公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同时揭示语篇在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反作用。新闻语篇由于传播范围广,影响大,对人们观念和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吸引了大批从事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研究学者转向对新闻语篇的分析并做出了大量深刻的研究。  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旨在探索新闻语篇中所隐含的态度。受批评语篇分析的启发,本文从三个阶段对新闻样本进行研究,即语言形式的描述、话语行为的分析和社会学角度的解释。在微观层面上,对文本数据的描述和分析主要通过对词汇分类、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以及转述动词角度的分析来实现。在宏观层面上,本文则从历史、经济和国家利益角度对微观层面上得到的相应数据结果进行解释。  通过对以上三个阶段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尽管语料中呈现出态度的多样化,但大多数态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显示出为自身服务的意识形态。这种大量这种意识形态内涵的表现说明《纽约时报》整体上对利比亚现状持负面的评价态度。通过不同的语言和语篇形式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在报道中体现了不同的态度,表明两家报社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参与到意义的建构中。本文还试图通过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分析来探讨两家报社如何通过媒体对受众施加影响来强调某些带有意识形态的观念,及其利用媒体影响的社会动因。
其他文献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起,自主学习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成了学者们讨论的焦点(Holec,1981;Dickinson,1987; Little,1991 Wenden,1991;Gardner and Miller,1994; Ben
本文报告了一项关于中国学生对英语前置结构习得的实证研究。以往的语序习得研究大多关注学生的语法能力,而忽视了语用因素对习得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基于Lambrecht(1994)提出
福建省质监局:要求各地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现场监察,对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的电梯、锅炉以及城市燃气管道,风景区、公园等娱乐场所
“现代家居环境的安全健康标准不断提高,要求在整体的家居环境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并能抑制有害细菌的侵扰,同时家居设备不应产生二次污染来危害人体健康.”
日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农委、安徽省农委在沪共同签署了,今后沪皖两地将实现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互通、质量检测互认和标准互认.
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翻译可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然而,由于这两种语言间和两种文化间的种种巨大差异,中英翻译也是世界上最难的交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