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连动构式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历时语法学界,连动构式及其相关的构式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或侧重其外部结构形式,或侧重其内部语义关系,缺乏对两个层面的统一考察;对连动构式与动趋构式和动结构式历时地系统演变,也不够细致。本文以《左传》连动构式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左传》连动构式的构式网络是怎样的?每类连动构式有怎样的特征?整个构式网络又有怎样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左传》中是否已经产生动趋构式和动结构式?连动构式是怎样向动趋构式和动结构式演变?演变机制是什么?  基于构式语法的理论系统,本文在写作中着重做到:共时描写与历时演变相结合、连动构式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在历时考察过程中紧扣时间顺序原则,探究时序差异,进而揭示连动构式向动趋构式和动结构式演变的实质。  全文包括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以往古代汉语连动构式的相关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对连动构式的界定标准,并明确如何运用构式语法开展研究。  第二章对《左传》连动构式进行说明,将《左传》连动构式分为双核连动构式和单核连动构式,前者包括序列连动构式和非序列连动构式,后者包括言语连动构式和位移连动构式,并依次对上述构式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左传》连动构式网络中的承继性和复杂性特征。  第三章介绍连动构式与动趋构式的演变关系,明确连动构式中后位移连动构式具备向动趋构式演变的可能性,以典型的“V出”“V去”为例,具体讨论连动构式向动趋构式演变的历程,提出促使连动构式向动趋构式演变的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  第四章介绍连动构式与动结构式的演变关系,明确连动构式中结果连动构式具备向动结构式演变的可能性,以典型的“V杀”“V败”为例,具体讨论连动构式向动结构式演变的历程,提出也促使连动构式向动结构式演变的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语言实验的方法,以母语是汉语的大学生为参照,对以英语、日语、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不同标记汉语句子上的加工表现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留学生在这些句子上的
报纸副刊在新文学发端之初就自觉担当了传播思潮、启蒙思想的重任,并在权威体制之外为各式文人话语的存在开辟了新的言论空间.1932年改革之后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就是这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自然纳入了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研究,而且范围日渐广泛,对其小说、散文以及影视作品都有所涉及。本文
余华的创作转变已经并或许还将继续作为一个话题在各种"场合"被讨论.如何评价余华的转变?余华有没有放弃知识分子的启蒙传统?余华的转变有没有积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试图对上
在80年代后期的各种文学流派中,新写实小说可以说是最突出的一个,它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对于当代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世俗化走向,产生了深
所谓大众文学,顾名思义,无非是指由大众作家(包括无名氏作者和已成名的职业作家)创作,反映大众生活,抒发大众情感,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学。20世纪中后期,由于整个时代物质和精神状况的
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日本的“祭り”和“行事”的起源与现状。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传统的农耕“祭り”和“行事”的分析,研究日本集团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三章主